新一轮审核评估背景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石仲贤
天津天狮学院 天津 300000
摘要:在新一轮审核评估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评估中关键的一环。民办高校作为创新创业阵地,承担着重要角色。本文以T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例,以审核评估为契机,提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建议,为后期开展审核评估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审核评估;创新创业
1 引言
2014年,国务院李克强在论坛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一词,也应运而生。2015年至今,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和通知。比如:《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双创工作经验汇编》、《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等。高校作为双创教育的重要研究战地,在提高师生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双创教育逐渐成为各高校在教学研究中的焦点。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创新创业教育也被纳入到评估方案之中。足以可见,双创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本文希望以审核评估为契机,探讨T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之处,并结合实践提出可能的建议。
2 T学院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成效
T学院是天津市民办普通高等学校,自学校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发展。从多角度、多方式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学校将双创教育予以高度重视,从制度建设、双创导师队伍建设、实践平台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实践。
2.1 出台相关文件,筑牢制度保障
学校致力于将创新创业作为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加强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2022年以来,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文件(如表1所示),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学生参与各类创新项目筑牢制度保障。
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以学生兴趣驱动,项目引领为核心,积极组织大创项目,建立了大创项目管理制度。设立大创项目专项资金,针对不同级别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
此外,学校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引导学生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学校也尝试将学分认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推行《综合素质养成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对本科生的创新创业学分提出要求,达到学分方可毕业。
2.2 培育双创导师,创新教学模式
2021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鼓励各高校应切实发挥创新主阵地作用,凝聚创新导师资源,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外部帮扶。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双创导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实践项目选题提供方向,在创新创业资金拓展、重大难题决策上也带来一定帮助[1]。2025年,T学院坚持采取校内外结合的方式,培育具备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的双创导师。通过导师引领,项目驱动,真正实现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目标。学校目前共有64名双创导师,校内导师13名,校外导师51名。从学历分布来看,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共33名。同时,学校通过培育双创导师,积极将实践案例、方法等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发展。
2.3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一是以大创项目为依托,设立创新实践基地,为学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研究场所。二是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例如: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天津市数学竞赛等。通过各类竞赛,学生不仅能夯实理论基础,更培养了自身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三是与天津市各中小微企业、高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逐渐形成实践合作平台,为师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更多渠道。四是打造众创空间,为学校师生开展专业创新活动提供场地。
3 T学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存在的困境分析
3.1 内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创新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开展创新性活动的前提。根据T学院学生实践情况来看,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意识淡薄的问题。一方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2]。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学校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存在明显差异,面对难度较高的专业知识时,往往望而却步,不愿意付出精力琢磨。另一方面,学生从“重视理论”到“尝试自主创新创业”的思维待转化。目前,大部分学生仍以完成学业学分为主要目标,能够尝试将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以专业促创业的相对较少。
3.2 外部:学校未建立良好的双创实践环境
一是政策倾斜力度不够[3]。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制度。健全的制度是高效开展双创教育的助推器。目前,T学院对双创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但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缺乏完善的项目管理办法:学科竞赛制度较为陈旧,对于各级各类竞赛级别认定不够准确;二是资金投入不高。学校在大创项目与学科竞赛的资金支持上比较薄弱,无法真正调动在校生或毕业生的积极性。三是校企融合缺乏深度。受学校水平影响,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动力不强,与学校合作更多表现为搭建实习基地。四是双创导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现阶段,学校双创导师人数较少,难以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提供更多机会。
4 审核评估背景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建议
4.1 以评促建-加强顶层设计
一是完善学科竞赛管理制度。明确学校统筹组织的竞赛项目类别及级别认定,避免出现项目级别认定难、无法认定等情况。二是建立双创教育激励制度。良好的激励手段对于提高师生参与积极性起到关键作用。明确双创教育范畴,鼓励学生积极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结合,借助大创项目、学科竞赛等平台,充分发挥其优势。加大资金支持。学校应充分给予大创项目及学科竞赛的资金支持,提高奖励金额,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
4.2 以评促改-优化双创导师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侧重实践性的课程,需要配备一批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学校应着力培育双创导师,不断优化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借助产学研项目,充分挖掘校内教师创新潜力;另一方面,要不断引入企业导师入校,通过开展双创讲座、沙龙等活动,加强师生双创思维,为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实践经验。
4.3 以评促管-搭建育人平台
校企合作是实现双创教育的有效举措[4]。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借助企业实践场地,实现师生从“课堂教学”向“创新创业”的转变,不断培育师生实践能力。学校应拓宽企业对象,加深合作深度,要从实践教学平台、实践课程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资源,增强学生创新创业信心,为将来的创业奠定基础。
4.4 以评促强-提高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人才培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以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评估当前现状,补齐短板,真正实现师生共创,极大促进师生在创新创业中的实践锻炼能力,使学生更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促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走向更高台阶。
参考文献
[1]郑佳玲.“双创”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经济师,2024,(09):172-173+175.
[2]庄郁香.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与机制建构[D].南京邮电大学,2022.DOI:10.
[3]谢婷.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40(12):94-96.
[4]张文军.探究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J].公关世界,2025,(0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