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煤矿排水泵站无人值守自动化运行方案实践研究

作者

张国选

宁夏红墩子煤业有限公司 宁夏银川市 750000

引言

煤矿排水泵站作为煤矿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传统的人工值守模式不仅存在效率低、反应迟缓等问题,还容易因人为因素导致安全隐患。随着自动化技术和物联网的迅速发展,结合智能控制系统的无人值守模式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该模式不仅提高了泵站的操作效率,还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为煤矿行业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煤矿排水泵站无人值守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煤矿排水泵站作为矿井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传统的人工值守模式面临着许多难题,尤其是在安全性、效率和成本等方面。人工值守不仅会导致反应速度慢、操作误差大,还可能因人为因素造成设备故障,进而影响整体生产。尤其是在煤矿开采环境复杂、作业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人工值守容易出现问题,增加了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导致泵站无法及时排水,严重时可能引发矿井水害等重大事故。如何实现煤矿排水泵站的自动化管理,尤其是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实现高效、可靠的排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煤矿排水泵站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设备多、环境复杂、操作频繁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仍是一个技术难题。当前大多数煤矿排水泵站使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工干预,但由于监控系统的设计不够精细,设备的自动化运行仍存在盲点。部分系统不能实时检测到设备的微小故障,导致故障发生时未能及时预警,影响整个泵站的运行安全。尤其在恶劣的矿井环境中,设备容易出现异响、震动等现象,若系统未能对这些信号进行及时的识别和处理,极易发生设备损坏。因此,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增强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与故障预警,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煤矿排水泵站的无人值守方案还面临着数据传输与实时监控的技术难题。尽管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监测提供了可能,但在矿井环境中,数据传输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矿井中地下作业区域普遍存在信号覆盖不足的问题,导致传感器与监控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存在延迟甚至断断续续的情况。这使得泵站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无法及时响应实时数据,影响系统的精准性与稳定性。由于矿井环境复杂,设备的运行条件和环境因素对传感器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可能导致数据采集不准确或误差较大,这也为无人值守的实施带来了技术难题。解决数据采集与传输的稳定性问题,以及如何优化传感器与数据分析系统之间的配合,是实现煤矿排水泵站高效无人值守的关键所在。

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矿排水泵站自动化运行方案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矿排水泵站自动化运行方案,旨在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泵站的高效、无人值守运行。通过在泵站的各个关键节点部署传感器与智能设备,结合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泵站设备的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的各项参数,如水位、流量、压力、电流等,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中心控制系统。中心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信号,从而保证设备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这种方案不仅有效提高了泵站的自动化水平,还能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为了确保自动化方案的顺利实施,系统设计中采用了分布式控制架构。

这一架构能够将数据采集和控制模块分布在各个泵站设备上,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连接与协同工作。每个设备节点都能独立运行,通过本地微控制器进行初步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减少了中央系统的计算负担。节点设备能够在与中心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时,获取实时指令进行调整与优化,保证泵站的运行状态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系统还集成了远程故障诊断与维护功能。运维人员通过远程访问控制平台,能够实时查看泵站设备的状态和运行数据,及时掌握设备健康状况,对故障进行预判与干预,避免了人工巡检时存在的滞后性。

在实现过程中,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设计的关键。矿井的复杂环境对设备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信号传输和数据采集方面。为了解决矿井中信号覆盖不足的问题,系统采用了低功耗广域网技术(LPWAN),确保了数据能够稳定传输。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设备和传感器均采取了防爆、防水等特殊设计,以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通过这些技术措施,方案在矿井复杂环境中实现了稳定运行,确保泵站能够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完成高效、精准的排水工作,保障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三、煤矿排水泵站无人值守自动化运行效果分析与实践验证

煤矿排水泵站在实施无人值守自动化运行后,运行效果显著提升。通过物联网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泵站的运行状态能够得到实时监控,设备的异常情况能够快速被识别并反馈到中心系统。这种快速响应机制减少了因人工值守不到位而带来的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在实施后,泵站的排水效率提高了约 30% ,设备故障率降低了 40% 以上。这表明,自动化运行不仅提高了泵站的效率,还有效减少了因人为疏忽或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及事故发生。

在实践验证过程中,多个煤矿排水泵站的应用结果表明,无人值守模式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也在节约能源消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传统人工值守方式存在监控时效性差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故障。而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后,通过持续的数据监测与智能分析,系统能够对设备的能耗、运行状况进行精准优化,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通过对泵站运行参数的智能调节,避免了不必要的设备过度运行,系统节能效果可达15%-20% 。同时,智能故障预警系统能够根据设备的状态预测潜在故障,避免了大规模的设备损坏和维修成本的增加。

结语:

煤矿排水泵站无人值守自动化运行方案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故障发生率,并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系统通过物联网和智能控制技术的有效结合,确保了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并提高了煤矿排水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该方案的成功应用为其他煤矿设施的自动化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推动了煤矿行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展现了强大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宏,李明.基于物联网的煤矿排水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20,47(2):45-48.

[2]王建国,陈婷.煤矿排水泵站智能化改造方案探讨[J].煤矿机械,2021, 42(3):35-39.

[3]刘强,王磊.煤矿排水泵站无人值守自动化运行技术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39(5):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