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激励教育原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陶秀萍

丘北县第二中学 663200

摘要:学习成绩并不属于高中教学目标的所有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也非常重要。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分析后可知,其存在着较强的逻辑性,且知识点也比较繁琐,所以实际的学习兴趣很容易降低。倘若想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将激励教育原则渗透其中,旨在令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有效强化。其中,应当高度重视激励教育原则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关键词:激励教育原则;高中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站在心理学的立场出发来看,动机可以有效地刺激人的精神,继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相关活动之中。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对激励性的教育手段进行充分利用,这样做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还能将学习质量加以提升。随着时间的流逝,借助激励教育方式学生更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水平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1激励教育原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1启发性教学,激发兴趣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要对启发性基本原则进行充分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将目光放在学生学习情况的上面,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继而促使他们可以拥有较高的学习水平。借助于切实可行的手段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像做游戏、讲故事等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促使他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此项活动当中。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应当将目光放在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上面,旨在促使他们可以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继而从整体上将自身学习水平加以提升。

1.2营造和谐氛围,激发成功的欲望

基于新课程改革有效落实的背景下,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并在此基础上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继而激发成功的欲望。基于这种氛围之下,学生们均会不由自主地加入到相关活动中,通过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促进其整体学习质量的全面提高。总而言之,教师应当想办法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加入到学习当中,令他们熟知一些学习技巧,以便可以促使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1.3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技巧

通常情况下,教师采取提问的方式除了可以熟知学生的掌握状况之外,还可以对学生效果加以明确,并在适当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想实现以上目的,就要求教师要将提问的技巧传授给学生,旨在促使他们可以大胆质疑,并从中探索出相应的答案。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来讲,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他们熟知前后关联性的知识。高中生在对新知识进行学习期间,应当提前做好复习工作,这样才能汲取到更多的知识点。就那些“吃不透”的知识而言,应当尝试从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入手,从中探索问题的答案,为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好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1.4团队协作,竞赛激励

结合相关实践教学经验发现,竞赛奖励的学习方式存在较强的可行性。比方说,倘若教师发现新教学的内容比较简单,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话又说回来,这种学习方式就那些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而言存在着显著的成效,然而大部分学生还是无法自主学习,甚至还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这样就会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不利影响,此时借助于竞赛激励教学手段就能令以上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举例而言,在学习“函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的过程中,因为该部分内容理解起来较为容易,同时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了函数概念,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此项教学活动期间就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设定一名同学是组长,他的主要任务是带领组员一起探讨与交流,以此来促进团队合作。在整个环节中,教师要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以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将本次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时,高中数学教师需要给所有小组进行打分,目的是为了带动那些不愿意学习、不愿意讨论的人也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继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在第二阶段时,无论针对哪个小组均要安排一名学生完成教师例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打分;到了第三个阶段之后,小组内部需要展开激烈的探讨与交流,并详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最后还要进行打分;当进入到最后一个阶段后,每一个小组的学生均要把本组总结出来的知识点誊写到一张纸上,然后做好互相点评刚刚你做,紧接着计算得分,继而评选出表现最突出的小组。显然在整个环节中,营造出了一种竞赛的气氛,学生均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学习兴趣也浓厚了。

2激励教育原则的应用要点

2.1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动态做到了如指掌

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此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熟知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紧接着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分为若干个层次,目的是为了结合各个层次的学习需求来选择最为适宜的教学手段,继而做到因材施教。客观地说,各个层次的学生需要选择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这样就能够促使所有学生均能得到应有的锻炼,也能帮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继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2.2注意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引导学生探索出自己适宜的问题,同时还要充分尊重所有学生,令他们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与关怀。打个比方来说,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节时,高中生在首次学习三角函数无法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时,而教师在备课期间就要对此问题引起必要的重视,因此在讲解这一章节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去推导出三角函数的关系,紧接着借助于画图的形式来加深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点的印象。不只是这样,教师还应当对学生个体差异性予以高度重视,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对待新知识的理解能力均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倘若想要促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那么就要对阶梯式教学方法加以利用。举例而言,教师可结合以下几点来划分学习小组:一是学习成绩;二是学习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轮流选出组长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对其他学生完成作业的实际状况进行实时监督。教师应当结合不同小组的具体状况来布置作业,旨在增加学生之间沟通的频率,继而从整体上将其学习水平加以提升。

2.3激励式教学法与作业评讲环节的结合

作业在所有学科当中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教师在采取激励式教学法开展此项教学活动时,也要结合常规的学习状态来科学的设置作业,针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教师需要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来对作业内容加以明确,针对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留些基础性的作业,旨在令他们可以对基础知识做到熟练掌握;就哪些理解能力强的学生,需要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题,旨在 促使他们的学习水平可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只是这样,教师还可以设置与之相匹配的学习角,把表现良好学生充分地展示出来,促使他们在内部竞争以演变成优质的学习环境,继而从源头上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结语

把激励教育原则渗透到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着显著的效果,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能将学习水平加以提升。不只是这样,通过激励教育,可以令学生对自身存在的薄弱之处做到了如指掌,教师也可以依据不同状况进行因材施教,不单单加快了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脚步,还对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