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作者

李春霞

宁夏辰信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稳定。本文深入探讨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分析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影响因素,阐述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与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其应用效果,在为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提供全面且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关键技术

引言

水利工程涵盖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多个领域,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水利工程施工环境复杂,涉及环节众多,施工质量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导致工程无法正常发挥效益,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深入研究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对于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1]。

一、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一)人员因素

施工人员素质: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质量意识和责任心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熟练掌握施工技术的人员能够准确按照规范操作,确保各工序质量。例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工人的操作水平决定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若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可能会忽视施工细节,导致质量隐患。

管理人员能力: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质量管控能力对工程质量起着关键作用。优秀的管理人员能够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调配资源,确保各施工环节有序进行。同时,具备敏锐的质量问题洞察力和果断的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

(二)材料因素

原材料质量:水利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如水泥、钢材、砂石等,其质量直接决定工程质量。例如,水泥的强度等级、安定性不符合要求,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钢材的力学性能不达标,可能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不足[2]。

材料检验与管理:对原材料的检验和管理不到位,也会引发质量问题。若材料检验不严格,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将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此外,材料的储存和使用不当,如水泥受潮、钢材锈蚀等,也会降低材料性能,影响工程质量。

二、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一)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技术

施工图纸审核:施工单位收到施工图纸后,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详细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图纸的完整性、准确性、合理性以及与现场实际情况的符合性。通过审核,及时发现图纸中的问题,并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变更,保证工程按图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施工方案合理可行的重要环节。重点审查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法、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符合工程实际情况,能够指导施工全过程,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原材料与构配件检验: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和构配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外观质量、物理力学性能等。对于重要材料,还需进行见证取样送检,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只有检验合格的材料才能用于工程施工。

(二)地基处理质量控制技术

地基勘察与分析:在地基处理前,需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基的土层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位等情况。通过对勘察数据的分析,确定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为地基处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3]。

地基处理方法选择:根据地基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排水固结法、桩基础法等。例如,对于浅层软弱地基,可采用换填法处理;对于深厚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法可能更为合适。选择处理方法时,要综合考虑处理效果、施工成本、工期等因素。

地基处理质量检测: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及处理完成后,需进行质量检测。检测方法包括原位测试(如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室内试验(如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以及现场载荷试验等。通过检测,验证地基处理效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满足工程需要。

(三)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根据工程结构特点、施工条件、原材料性能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要求。例如,在水工结构中,混凝土需具备良好的抗渗性和抗冻性,配合比设计时需考虑这些因素。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水泥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符合要求的产品;骨料应质地坚硬、级配良好、含泥量符合标准;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和施工条件合理确定。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和均匀性。采用合适的浇筑方法,如分层浇筑、分段浇筑等,避免混凝土出现冷缝。振捣是保证混凝土密实性的关键工序,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浇筑部位选择合适的振捣设备和振捣方法。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均匀振捣,避免过振或漏振。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增长和耐久性的重要措施。养护方法有自然养护、蒸汽养护等,应根据施工季节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养护方法。养护时间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一般情况下,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三、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水平的建议

(一)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

专业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培训内容包括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标准、新材料新工艺应用等。通过培训,使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施工技能,管理人员具备先进的质量管控理念和方法[4]。

质量意识教育: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全体人员对施工质量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开展质量月活动、质量事故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形成全员参与质量控制的良好氛围。

(二)引入先进技术与设备

先进质量控制技术:关注国内外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发展动态,积极引入适合水利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方法。例如,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施工质量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对工程质量进行快速检测和评估。

高性能施工设备:加大对高性能施工设备的投入,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先进的施工设备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精度,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5]。

四、结论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是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通过对人员、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环境等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施工准备阶段、地基处理、混凝土施工、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等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以看出,只有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把控质量,采用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技术,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质量控制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水平,应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引入先进技术与设备,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张守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人民黄河,2024,46(S2):147-148.

[2]候文会.水利渠道工程施工中土方回填及浆砌石质量控制要点[J].价值工程,2024,43(36):100-103.

[3]吴莹莹.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隐患管理[J].农机市场,2024,(12):69-71.

[4]何武振.大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与实践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35):220-222.

[5]苗得伟.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J].水上安全,2024,(23):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