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造价管理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作者

魏学文

鼎信数智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 合肥市 23009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建筑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工程造价不仅是项目预算控制的核心内容,也是影响项目实施质量、进度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背景,深入分析了工程造价管理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策略,结合实践案例,探讨了如何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和优化。研究表明,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能够有效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文章重点讨论了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预算编制不精确、项目变更频繁、信息沟通不畅等,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包括强化前期预算编制、完善项目管理流程、加强成本控制意识、利用信息化手段等。通过实施这些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建设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实现工程造价的最优控制。本文还探讨了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前景,认为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的发展,未来工程造价管理将更加精准、高效。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建设项目;预算控制;成本管理;信息化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在规模和技术方面不断突破创新,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增多,使得工程造价管理面临的挑战愈加复杂。工程造价管理不仅关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合理控制造价,如何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已成为各类建设项目管理者和投资方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往往侧重于单一的成本控制和预算执行,忽视了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以及各环节间的协调与信息流通。随着工程造价管理的不断发展,新的理念和技术不断涌现,尤其是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造价管理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因此,探索和研究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工程造价管理应用策略,对于提高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当前,工程造价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预算编制精确度不足。在很多建设项目中,预算编制仍然存在过于粗略的现象,项目成本的估算往往过于简单,未能充分考虑到各项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偏差。特别是在大型复杂项目中,往往因预算控制不严密而导致项目超支,这不仅影响到项目的盈利能力,也影响到企业的信用和行业声誉。其次,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发生变更,导致造价大幅波动。建设项目常常由于设计变更、施工方案调整、供应商变动等因素,造成原定预算无法执行,进一步加大了成本控制的难度。这些变更虽然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在项目的初期未能充分评估风险,且后期的变更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项目造价超支。第三,信息沟通不畅和管理流程不规范也是造成工程造价管理难题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中,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存在断层,设计、采购、施工等部门之间未能及时共享信息,导致决策滞后、资源浪费和重复工作,进而影响项目的造价控制效率。此外,项目管理流程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很难做到对每个环节的全面监控和成本管控。

二、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企业应加强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在项目立项阶段,预算编制必须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设计、施工、材料采购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采取更加科学和合理的成本估算方法。此外,项目经理应与设计单位、供应商和施工单位等多方进行沟通,尽可能将所有潜在费用纳入预算之中,避免后期的预算偏差。特别是在复杂的大型项目中,可以考虑引入专业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其次,项目管理者应建立健全的变更管理机制。对于工程项目中的设计变更和施工变更,应在项目启动前设定明确的变更管理流程,确保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经过严格评估。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所有变更必须经过严格审批,确保变更对成本的影响得到充分评估。通过定期对项目的预算与实际支出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第三,加强项目管理流程的规范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每个环节的工作都有据可依。在流程设计时,既要考虑到项目管理的细化和系统性,又要考虑到信息流通的畅通,避免由于流程复杂化导致信息延误和决策失误。项目经理应定期组织各部门召开协调会,确保项目各项工作进度和费用支出都能得到实时跟踪和控制。

三、信息化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造价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人工计算和手动记录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出现错误,而且效率低下,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项目管理的需求。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工程造价管理正在朝着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首先,BIM技术能够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准确的三维建模和数据支持,通过数字化模型,项目管理者可以在设计阶段就实现对项目成本的预测和评估,提前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隐患。BIM技术还能够为项目各方提供一个共享的平台,实现信息的透明和实时更新,减少信息断层和沟通不畅的情况。其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成本的异常波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成本控制的精准性。

四、优化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

除了上述的预算编制、变更管理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外,企业还应从多个方面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整体水平。首先,企业应培养和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在项目的每个环节中,都应注重成本控制,特别是在设计、采购和施工阶段,应确保各项工作都能有效控制成本。员工的成本意识不仅要在项目初期建立,还应贯穿项目的全过程,确保成本控制的持续性。其次,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与分析机制,定期对项目的实际成本进行分析与总结,识别和解决其中的问题,避免成本超支。通过定期的成本审计,发现项目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及时做出调整。最后,企业应加强与外部供应商和合作方的协作,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升成本控制的整体效率。

五、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管理在建设项目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中仍存在预算不精确、变更频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完善预算编制、加强变更管理、规范项目流程和应用信息化技术等多方面措施,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整体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将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未来有望通过数字化手段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实现成本的最优控制,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赖震宇.BIM应用下建筑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策略[J].北方建筑,2023,8(05):57-61.

[2]孙浩.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建筑设计管理,2023,40(10):82-88.

[3]胡伟.工程造价管理在风力发电项目中的应用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3,8(20):126-128.DOI:10.19537/j.cnki.2096-2789.2023.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