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胜任力驱动的高职石化行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

陈彬彬 逄晓东(通讯作者)

籍贯:河北三河市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邮编:210044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MOOC(大型开放在线课程)、移动学习、教育大数据、教育云服务等信息技术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线,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与之配套的个性化推荐技术不断涌现,逐渐扎根于各个应用领域。然而,国内外对于在线学习中个性化资源推荐的研究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随着网络学习资源的不断丰富,实现网络学习资源共享领域的个性化推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胜任力驱动的高职石化行业中,在线学习平台中为学习者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成为信息时代学习者的新需求,这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胜任力;高职石化;个性化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2022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快探索“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技能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库。

一、研究现状

(一)国外个性化学习研究现状

国外的个性化学习方法有很多流派和成果,其代表性的是翻转课堂技术。但是翻转课堂使用了基于知识的教学模式,较适合于知识相对稳定的中小学教育,在技能持续更新的高职教育中有一定的效果局限性。荷兰开放大学最早设计了一种灵活的推荐策略,并且他们在同步开设的理学导论课程中使用了此推荐系统。实验结果证实了此系统采用的混合推荐策略取得了更好的推荐效果。Tiffany Tang 在 2005 年设计了智能 e-learning的推荐系统,该系统能够自主地从数据库上获取学习所需资源,然后展现在学习者面前。

(二)国内个性化学习研究

国内的个性化学习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也有了很多的成功实践何玲等提出了一种进行实时推荐学习资源的方法。此方法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以及学习风格,以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并利用在线数据能够实现实时的资源推荐。赵蔚提出了一种能够产生学习者个性化推荐计划的学习系统,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性。姜强等研发了一种综合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学习风格这两个方面特征的 SAELS 系统。此系统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特征,实现资源的个性化推荐。

在胜任力驱动的高职石化行业中,这种特定行业的需求更加明显。目前缺乏围绕职业能力要求对学习者进行精准画像的技术手段,而个性化资源推荐与资源建设、在线学习平台和能力诊断过程之间缺乏有机融合,导致在线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针对高职石化行业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系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前景。

二、传统的教育领域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教育领域大部分都倾向于基于知识的学习,然而基于知识或仅基于技能的培养有几个明显的缺陷:(1)知识的系统化天然滞后于产业界的技能进步,导致学校培养的知识与产业界的技能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2)难以建立认证评估标准。企业用人需求的是技能,是岗位胜任力。学校培养的知识虽然是技能的支撑,但无法直接映射到岗位胜任力,通过了基于知识的认证评估,仍然不能很好地胜任企业岗位,导致认证评估体系效果不佳。(3)学习者就业后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是不同侧重的,这需要学习者学习和学校教学时进行适当的个性化,在基于知识的学习模式下,很难做到。

三、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互联网、智慧教育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疫情期间的国家重点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出现了极大丰富。基于在线资源的网络尤其适合于社会培训,以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线学习能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学习便利同时,也出现了很大的局限性:(1) 网络教学资源往往是被动式的,等待学习者自己来获取。然而,随着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反而成为了学习者的困扰,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针对性较强的专业领域如胜任力驱动的高职石化行业,学习者如何从海量资源中准确找到符合自身个性化需求的资源,成了巨大的难题。(2) 网络教学资源通常是统一提供给所有访问者的,无法识别和引导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例如,在高职石化行业中,有些学习者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他们基于自身的个性化需要,没有必要全部学习所有的章节内容,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精力浪费。(3) 网络教学资源往往缺乏有效的学习反馈机制。学习者在进行了长时间学习之后,无法获知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重点和难点是否得到有效解决,这对于以胜任力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尤为重要,因为缺乏及时反馈的学习效果不佳,难以确保学习者能够达到所需的技能标准。

四、胜任力驱动的高职石化行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石油化工行业知识图谱

为了系统化地描述石油化工行业的知识体系,我们构建了石油化工行业知识图谱。该图谱围绕职业工程教育的能力认证要求,遵循以人为本、成果导向与持续改进的理念,全面梳理了石油化工专业中涉及的概念、知识、技能及其相互间的关联关系,并将其整合为一个结构化的知识库,便于计算机处理。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清晰地界定石油化工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技能,并且明确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使得知识图谱不仅涵盖了基础知识,还包括了高级技能和技术前沿的最新进展。

(二)定义行业岗位的胜任力模型

基于上述石油化工行业知识图谱,我们定义了行业内常见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具体而言,我们首先明确了石油化工行业中常见的技能及其对应的知识图谱片段;然后,通过综合考虑不同维度(如技能的复杂度、应用范围等),精确地界定了各岗位所需的技能要求。此外,我们还提供了技能不足时的具体表现以及相应的学习建议。

(三)建立岗位胜任力评估体系

我们开发了一套评估体系来准确评估学习者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这一评估体系依托于岗位胜任力模型所关联的知识图谱,通过对学习者在各胜任能力方面的练习测验记录(如分数、题型与难度、答题次数和时间等)进行分析,利用平台反应理论来估算学习者的能力掌握程度。评估结果可以通过多种可视化形式(如雷达图、知识点直方图等)直观展示,从而为个性化在线资源的精准推荐提供依据。通过这样的评估机制,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学习者在哪些方面存在短板,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强薄弱环节,确保每位学习者都能达到岗位要求的标准。

(四)提供个性化学习推荐

基于评估结果,我们能够识别学习者的弱点和不足之处,并据此关联到相关的行业知识图谱中的知识片段。随后,我们将推荐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帮助学习者弥补这些不足,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规划。例如,如果某个学习者在化工过程控制方面的能力较弱,我们会推荐一系列关于自动控制原理和实践操作的课程视频、案例研究以及模拟实验等资源,以帮助他们提升这方面的能力。这种基于胜任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专业技能,还能促进其在石油化工行业的职业发展,确保他们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这种基于胜任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专业技能,还能促进其在石油化工行业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军,刘伟,张楠.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个性化人才培养探索[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3,32(4):62-65,74.

[2]姚军,刘伟. 应用型本科高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23(7):95-96. .

[3]谢伟峰. 应用型本科高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24(6):34-36.

基金项目:江苏省石油化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2022年度教科研课题(胜任力驱动的高职石化行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2B12、陈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