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张丽丽

370323198609101882

引言

测绘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全流程的基础支撑,其成果直接关系到工程设计的合理性、施工的准确性与运营的安全性。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不断向复杂环境、超大尺度、高精度要求迈进,传统依赖人工操作、单点测量的测绘手段,已难以满足工程测量对效率、精度与安全性的需求,存在作业周期长、数据误差大、复杂场景适应性差等问题。

一、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核心应用路径

1.1 数据采集环节的技术应用

数据采集是工程测量的基础环节,核心是获取工程区域的地形地貌、地物分布、空间坐标等基础数据,为后续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传统数据采集依赖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需人工逐点测量,作业效率低且受地形限制大;测绘新技术通过多手段协同,实现数据采集的全方位覆盖与高效获取。无人机测绘技术凭借灵活机动的优势,可快速覆盖大范围或复杂地形区域,通过搭载高分辨率相机、激光雷达等设备,获取高精度影像数据与三维点云数据,适用于公路、铁路等线性工程的带状地形测绘,以及山区、库区等人员难以抵达区域的测量作业,大幅缩短数据采集周期。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发射激光束快速扫描目标区域,可在短时间内获取海量三维点云数据,精准还原目标物体的形态与空间位置,适用于建筑物变形监测、古建筑保护测量、大型工业设备安装测量等场景,解决传统测量难以获取复杂结构细节数据的问题。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具备全天候、高精度定位能力,适用于工程控制网建立、施工放样等环节,确保测量数据的实时性与准确性。

2.2 数据处理环节的技术应用

数据处理是工程测量的关键环节,核心是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建模,转化为可用的测量成果,传统数据处理依赖人工计算与简单软件分析,易出现数据误差且处理效率低;测绘新技术通过智能化处理工具,实现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与精准化。三维激光扫描获取的点云数据,可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去噪、拼接与建模,快速生成三维模型与剖面图,直观呈现目标区域的空间形态,为工程设计提供可视化参考;无人机测绘获取的影像数据,通过空中三角测量、正射纠正等技术处理,可生成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等成果,满足工程设计对地形数据的详细需求。同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整合多源测量数据,构建统一的空间数据库,通过图层叠加、属性分析等功能,实现数据的系统化管理与快速查询,避免传统数据处理中数据分散、复用性差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可实现数据误差的自动识别与修正,提升数据处理精度与效率。

1.3 现场作业环节的技术应用

现场作业是工程测量的落地环节,核心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地施工依据,包括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竣工测量等内容,传统现场作业依赖人工操作,易受环境干扰且存在安全风险;测绘新技术通过实时监测与智能引导,实现现场作业的精准化与安全化。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可与施工机械结合,实现施工放样的自动化引导,操作人员通过终端设备实时获取放样点位置信息,确保施工点位的准确性,适用于房屋建筑、桥梁工程的基础施工放样,减少人工放样的误差与时间成本。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用于工程变形监测,定期扫描建筑物、边坡等目标,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点云数据,精准分析变形量与变形趋势,及时预警安全风险,适用于高层建筑、路基边坡的变形监测。无人机测绘技术可用于施工进度监测,定期航拍施工区域,通过对比设计图纸与实际施工影像,为工程进度管控提供支持。

二、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价值与发展方向

2.1 核心应用价值

提升测量精度,保障工程质量,精度是工程测量的核心要求,直接关系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测绘新技术通过高精度设备与智能化处理手段,将测量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如北斗导航定位技术的平面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点云精度可达毫米级,有效解决传统测量精度不足的问题。精准的测量成果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依据,确保施工按设计要求推进,从源头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减少因测量误差引发的工程隐患。缩短作业周期,提升工程效率,工程建设对工期要求严格,测量作业周期直接影响整体工程进度。传统测量需人工逐点操作,大范围测量往往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测绘新技术大幅提升作业效率,如无人机测绘可在数小时内完成数十平方公里的地形数据采集,三维激光扫描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复杂建筑的细节测量,数据处理也通过自动化软件实现高效转化,显著缩短测量作业周期,为工程设计与施工节省时间成本,推动工程高效推进。降低作业风险,保障人员安全,部分工程测量场景存在高风险,如山区边坡测量、高空建筑物变形监测等,传统测量需人员近距离作业,存在坠落、坍塌等安全隐患。

2.2 未来发展方向

推动多技术深度融合,当前测绘新技术应用多以单一技术为主,未来需加强无人机测绘、三维激光扫描、北斗导航定位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 “空天地” 一体化测量体系。例如,将无人机测绘的宏观数据与三维激光扫描的微观数据结合,实现大范围测量与细节测量的协同。将北斗导航定位的实时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功能融合,实现测量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动态应用,提升技术体系的综合应用能力。加速智能化技术升级,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测绘新技术需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未来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测量数据的自动解译,如自动识别地物类型、自动检测数据异常。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历史测量数据,预测工程变形趋势,实现从被动测量向主动预警转型。推动测量设备的智能化升级,开发具备自主导航、自动避障功能的测量设备,减少人工操作,提升作业自主性。适配多样化工程场景:不同工程类型的测量需求存在差异,如水利工程需关注水域地形测量,轨道交通工程需关注线路精密测量。未来测绘新技术需针对不同工程场景进行定制化优化,开发适配特定场景的测量方案与设备,如针对水下测量的水下无人机,针对隧道测量的隧道专用激光扫描设备。

结语

测绘新技术作为测绘工程测量的核心驱动力,通过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现场作业等环节的深度应用,为工程测量的精准化、高效化、安全化提供了核心支撑,在提升工程质量、缩短工期、保障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工程建设领域的不断发展,测绘新技术需持续推动多技术融合、智能化升级与场景适配,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与应用深度。

参考文献

[1]王杨生,张海文,张璇.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创新 ,2025,(15):219-221+225.DOI:10.15913/j.cnki.kjycx.2025.15.061.

[2] 韩宣 .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J].城 市 建 设 理 论 研 究 ( 电 子 版 ),2025,(22):160-162.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52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