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SR方法论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对策研究
罗智霞 荣华英 张琪
燕京理工学院 河北 廊坊 065201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six counties (cities and districts) of Langfang City in the Capital-Ring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Belt. Based on the WSR system methodology,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the belt is constructed from three dimensions: Wuli, Shili and Renli factor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these six counties (cities and districts)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the dominance of government as the main innovation entity, incomplete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s and policies, and a lack of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enhancing collaboration among various stakeholders, improving systems and policies, creating a favorabl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and effectively integrating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are suggest in the study. The aim i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echanism in Langfang, thereby advanc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ords: WSR System Methodology;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e Capital-Ring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通过调研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中廊坊市六个县(市、区)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体系等现状,分析六个县(市、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研究旨在完善廊坊市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指围绕农业产业化技术需求,依托科技创新体制环境,以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为原则,通过科研机构、农业高校、涉农企业等创新主体之间的资源整合、协作分工及要素互通,实现1
的协同创新效应 [1]。物理 (WuLi)—事理 (ShiLi)—人理 (RenLi) 方法论简称 WSR 系统方法论,该方法论从物理、事理、人理三个维度对研究对象分析,以“知物理、明事理、通人理”为逻辑解决复杂问题 [2]。
关于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国内外学者们主要从创新主体、创新体系、存在问题和对策方面开展了研究。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主体范围得以界定和研究。我国初步形成了由政府主导,融合科研单位、高等教育机构、企业及新型主体的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农业科研院所仍是农业技术创新的最大微观主体。不同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实现优势互补、降低学习成本和提高创新效率。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方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能够协调研发与推广,加强分工与协作,解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条块分割与力量分散的问题。
内外因素均会影响农业技术协同创新网络[3],京津冀都市农业与周边传统农业衔接不佳,跨区农业技术创新或者学研合作联盟少,创新人才大协作团队尚未建立,合作仍未深入到三地联合攻关重大项目。
关于创新策略,国内外学者认为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会促进邻近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4],从政府与市场双管齐下,加入社会协同主体[5],产学研 [6] 或政、科、企相结合,完善创新体制,品牌建设、三产融合、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的应用,增加城市科技、教育经费 [7] 投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人才培养 [8],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流动 [9] 和农业科技资源的数字化共享 [10] 等方面提出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对策。关于 WSR 系统方法论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研究,仅有学者基于WSR 系统方法论探究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及其演化特征[11]。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现状,从物理、事理和人理三个维度调研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中廊坊市六个县(市、区)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对策。
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中廊坊市六个县(市、区)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是一个系统的复杂问题。包括组织过程、系统管理等,指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科技协同创新的相关制度和政策;“人理”强调的是人文因素,研究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廊坊市六个县(市、区)之间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
3 廊坊市六个县(市、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现状及问题
3.1 廊坊市农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2024 年,环首都农业科技示范带所在6 个 市区县的国家 产业化龙头企业有4 家(河北福成五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三河汇福粮油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 达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和固安县参花面粉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 24 家(具体如表 1 所示),另外还有 5 个村庄安次区新立村、三河市大石各庄村、固安县板材村和香河县庆功台村、太平庄村成为2024 年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 [12

河北华香清真肉类加工有限责任公司 肉类 香河县
数据来源 : 石家庄农业农村信息网 http://www.sjznync.com/col/1487663766569/2015/07/31/1487751297258.html依照“延链、补链、强链”的工作思路和“突出单品、跨县跨区、规模连片、优势明显”的原则,经过不断发展,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建成三河粮油加工、三河速食品、安次肉鸡,香河蔬菜、安次甜瓜、固安番茄等加工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一县一业,一业多品,产业互补,各具特色”发展特色。
3.2 廊坊市六个县(市、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问题
以上数据表明,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广阳区、安次区和固安县在蛋类、林果类、奶类、肉类、粮食类、蔬菜类、油料类和其他类以及休闲乡村等方面已经初步形成农业发展科技示范带发展的萌芽和基础,但廊坊市六个县(市、区)的农业科技协同效果不佳,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3.2.1 物理问题:创新主体仍以政府为主
自 2015 年以来,在廊坊市的领导下,六个县(市、区)分别成立了示范带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有序推进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工作,但整体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仍以政府为主,其他创新主体发挥作用有限。在响应政府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工作的同时,其自身农业技术创新的研发、传播、应用优势并未完全发挥,这导致各创新主体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封闭和脱节。
3.2.2 事理问题:可落地的制度和政策不完善
一方面,尽管廊坊市已实施《粮食类家庭农场管理规范》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规范》等地方标准,使得定位于北部休闲农旅区的三河、大厂、香河和中部城郊农业区的广阳、固安、安次在科技协同中寻找突破口,走出廊坊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可落地的政策仍不完善。
3.2.3 人理问题:协同体系缺乏有效整合
与农业科技领先的德国和农业发展水平高的日本相比,资源和信息平台以及多元化发展布局的缺失,会带来农业科技创新内外协调不足,农业基础研究、通用技术、农业科技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会制约研发、传播、推广应用、企业自主创新等。
4 基于 WSR 系统方法论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对策
技协同创新“物理”对策:增强各主体协同作用
在突出政府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要共同发挥区域内研发机构(政府、研究机构、高校)、传播机构(推广与咨询服务机构、教育培训学会或协会)、应用机构(农业生产企业、农户)等社会载体的协同创新优势。4.2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事理”对策:完善制度政策并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一方面,创新制度,营造良好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环境。制度在六个县(市、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实现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当前六个县(市、区)农业科技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会导致创新能力不足、重大创新成果稀缺以及成果转化效不高等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并适应协同创新发展趋势,就需要对现有制度进行创新,为协同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通过明确六个县(市、区)政策导向来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以增强产业链的整合性。针对完善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关键需求,可筛选示范、组装集成、转化应用一批特色高效品种或技术。建议结合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中廊坊市六个县(市、区)的整体定位、资源优势和创新基础,自上而下、系统梳理可落地的政策,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4.3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人理”对策:有效整合协同创新体系
首先,以环首都农业科技示范带为载体,针对区域内果蔬、玉米、小麦和花卉等优势作物持续完善生产示范地。还深入挖掘区域内农业在生活和生态方面的潜力,推动六个县(市、区)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新型休闲观光农业模式。
本文基于 WSR 系统方法论,针对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中的六个县(市、区)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广阳区、安次区和固安县,从物理、事理和人理三个维度构科技协同创新分析框架,通过调研六个县(市、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体系的现状,分析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其中,“物理”对策应增强各主体协同作用;“事理”对策要完善制度政策并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人理”对策应有效整合协同创新体系。研究旨在完善廊坊市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彭思喜 .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研究 [J]. 经济研究导刊 , 2020(9):3.
[2] 顾基发 , 唐锡晋 , 朱正祥 . 物理 - 事理 - 人理系统方法论综述 [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 2007, 7(6):10.DOI:10.16097/j.cnki.1009-6744.2007.06.001.
[3]Hu, S.; Fu, Z.?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ERGM. In?Knowledge and Systems Sciences; Chen, J., Huynh, V.N., Tang, X., Wu, J., Eds.;?Commun. Comput. Inf. Sci., Vol. 1927; Springer: Singapore, 2023; pp. 16.?https://doi.org/10.1007/978-981- 99-8318-6_16.
[4]Zhang, F.; Wang, F.; Hao, R.; Wu, 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patial Spillover and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Taking 30 Provinces in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Appl. Sci.?2022,?12, 845. https:// doi.org/10.3390/app12020845.
[5] 廖小静 , 徐雪高 , 易中懿 , 等 . 政府 - 市场 - 社会协同视角下欧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J]. 世界农业 ,2022(04): 5-13. DOI:10.13856/j.cn11-1097/s.2022.04.001.
[6]Hou, X.; Gao, X.; Yin, S.; Li, J.?A Three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for Driving Mechanism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Ecosystems.?PLoS ONE?2023,?18, e0289408.?https://doi. org/10.1371/journal.pone.0289408.
[7]Li, E.; Yao, F.; Xi, J.; et 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for China’s Agricultur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llustrated According to Agricultural Patent Case.?Chin. Geogr. Sci.?2018,?28, 137–152.?https://doi.org/10.1007/s11769-017-0924-4.
[8] 董景奎 , 欧国武 , 孙秋 , 等 . 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科技支撑探析 : 以贵州省为例 [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47(3):163-167. DOI:CNKI:SUN:GATE.0.2019-03-038.
[9] 张佳书 , 田嘉琳 , 向叙昭 , 等 . 基于多层级耦合协调模型的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研究 [J]. 世界农业 ,2019(11) :108-117. DOI:CNKI:SUN:SJNY.0.2019-11-015.
[10]Li, S.; Chen, L.; Du, T.? Research on Digital Sharing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Consider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apability.?SHS Web Conf.?2023,?169, 01043.?https://doi.org/10.1051/ shsconf/202316901043.
[11] 崔乾慧 , 高启杰 .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基于 2007—2019 年 "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 " 的分析 [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 2021, 41(6):7.
[12]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 关于 2024 年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的公示 [EB/OL]. (2024-10-22)[2025-01-19]. http:// nync.hebei.gov.cn/html/www/tzgg/1848640787186556930.html.
项目信息:廊坊市科学技术局软科学研究项目“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基于WSR 理论视角”(项目编号:2023029113)
作者简介:罗智霞 (1980-),女,陕西汉中,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治理,燕京理工学院,河北 廊坊065201 ;荣华英(1979 -),女,汉族,湖北荆州人,管理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经济,工商管理;张琪(1981-),女,汉族,天津市蓟县人,管理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财务会计,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