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分析
库尔巴尼•库尔马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畜牧总站 835000
摘要:畜牧业作为重污染产业之一,牲畜排泄物进入到土壤、水体、空气中均会造成环境污染。在我国大力倡导发展绿色经济背景下,生态养殖技术应运而生,在畜牧业中应用该技术有助于减少污染、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养殖效益。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生态养殖技术特点,并探究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畜牧业;沼气池;发酵床
引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而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注定了畜牧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保持畜牧业健康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传统的畜牧业经营模式往往伴随着大量污染、资源浪费等情况,制约了畜牧业的长足发展。而生态养殖技术是以绿色、环保、重复利用为核心理念,有助于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1. 生态养殖技术及其特点
生态养殖技术是指借助生态学理念以及生态经济学理论,结合现代化技术和手段,从而实现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养殖模式[1]。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1)环境友好。通过对养殖场合理规划、采取科学饲养措施,从而降低养殖过程中的废物排放量,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资源高效利用。采用生态循环模式,将畜牧养殖中产生的废物资源二次利用,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3)产品质量安全。注重精细化养殖,采取科学饲养管理方式以及完善的疾病防控措施,从而生产更加安全、优质的畜牧产品。
(4)可持续发展。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有助于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养殖技术在畜牧业中应用的重要性
(1)提高产品质量。生态养殖技术十分注重家畜的精细化养殖以及动物福利,采用现代化养殖技术以及有效的疾病防控措施,减少药物的使用,以提高动物自身抵抗力为主,从而降低动物体内的药物残留,有助于提升畜牧产品质量。
(2)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生态养殖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废物利用率、节约资源,从而降低畜牧养殖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3)提升养殖户收入。应用生态养殖技术可生产出安全、高质量畜牧产品,提高了畜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售卖更高价格,从而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3.生态养殖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措施
生态养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技术,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目前,应用效果较好、技术较为成熟、技术可行性高的生态养殖模式有以下几种:
3.1沼气池发酵养殖
沼气池发酵技术是指利用畜禽粪便等有机物,将其统一集中到沼气池中进行发酵(微生物厌氧发酵作用),并产生沼气、沼液、沼渣等可利用物质。目前,沼气池发酵养殖模式在畜牧养殖中应用十分广泛,技术较为成熟。其原理是微生物在厌氧环境下具备有机物分解能力,畜禽粪尿通过厌氧菌分解得到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也就是沼气,发酵后所剩余的物质为沼液、沼渣。
例如某养猪场年出栏量为5000头,则每天可生产的粪便量大约为25t,将这些粪便统一投入到沼气池中发酵,则每天大约可产生7500m³沼气(按照沼气池效率0.3m³/kg计算)。沼气可用于养殖场的取暖、照明、炊事等,降低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每年可为养殖场节省能源费用高达万元。
沼液当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如氮、磷、钾以及氨基酸、维生素等,是十分优质的有机肥料。通过稀释沼液可用于灌溉农田、菜地、果园,提升土壤肥力作用,促进植被健康生长,降低化学的投入量,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2]。
沼渣中富含腐殖质、多种微量元素,有助于改良土壤结构、强化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也可以将沼渣用作有机肥直接施加到农田,也可以二次加工成为有机复合肥。将沼渣作为肥料使用可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从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3.2发酵床养殖技术
发酵床养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养殖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在畜禽设中铺设发酵床,发酵床是使用稻壳、秸秆、锯末以及微生物菌剂等组成,让发酵床中充满微生物,可快速将畜禽排泄物分解并转化为无害物质。如可以将氨转化为硝酸盐,降低畜禽舍内空气中氮气等有害气体浓度。通常采用发酵床养殖技术,可将畜禽舍内氨气浓度降低60%以上,硫化氢浓度降低50%以上,有效改善了畜禽饲养环境,降低呼吸道疾病发病率。
再者,发酵床可保持干燥、温暖的状态,提高养殖环境的舒适性。特别是在冬季,发酵床内部温度相比外界温度高10℃以上,有助于保暖。并且发酵床中微生物可以抑制病原菌生长、反之,降低畜禽的发病率。据有关调查表明,使用发酵床养殖技术之后,鸡的发病率可降低20%以上,猪的发病率可降低30%以上。
此外,发酵床养殖技术还有助于提高畜禽生长性能,由于该技术改善了饲养环境、减少疾病发生率,可增加畜禽的采食率,加快生长速度。一般养猪场采用发酵床养殖技术后,出栏时间可缩短7-10d,饲料转化率提升5-8%。
3.3林下养殖技术
林下养殖技术是指畜牧养殖中借助林地空间与资源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林下养殖可以让畜禽在林地中自由觅食青草、果实、昆虫等天然食物,降低了人工饲料投放比例。例如林下养鸡模式中,每只鸡每天可在林下觅食70-100g的天然食物,饲料成本可降低10%以上。并且畜禽在林下活动有助于疏松林地土壤,促进林木健康生长。鸡在刨土觅食期间可将土壤中害虫、虫卵翻出吃掉,降低森林病虫害发生率,一个成熟的林下养鸡模式,可让森林虫害降低30%。
此外,林下养殖模式有助提升林地经济效益,养殖不会危害树木的畜禽,从而提高额外收入。林下养殖不仅局限于森林,也包括果园。如100亩规模的果园养鸡,每年至少可出栏1.2万只肉鸡以上,收入可增加10万元以上。
3.4循环农业模式
循环农业模式是指将畜牧业和种植业深度融合,从而打造一种相互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养殖模式。下文以“猪—沼—果(菜、梁)”模式为例。
在猪—沼—果模式中,将猪产生的粪便直接集中到沼气池中发酵,发酵所产生沼气应用到生活能源中,沼液、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农业种植。加入某个养猪场年出栏量为1000头,则当年所产出的沼液、沼渣可供200-300亩果园使用。并且应用沼肥还可以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据测定,连续使用3-5年沼肥的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了1-2%,土壤孔隙度增加了5-10%。沼肥中富含的养分全面、易吸收,有助于促进果树生长,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如提高水果糖分含量、提升口感等[3]。
此外,猪—沼—果模式还降低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果园生产成本投入,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据估算,采用猪—沼—果种植模式,可减少化肥用量30-50%,农药使用量减少20-30%。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资源高效利用、产品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式。在畜牧业中推广应用生态养殖技术,对于提高畜产品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推动畜牧业的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貟涛.生态养殖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发展分析[J].畜牧业环境,2021 (3):111-112.
[2]宁丽容,王海燕.新时期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农业,2024(3):190-192.
[3]贾立达.基于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分析[J].中国畜牧业,2023 (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