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站队承包商标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管贞平 李俊秋 李强 陈彪 杨光祥
重庆相国寺储气库有限公司 重庆市渝北区 401120
一、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在油气行业基层站队实际运行时,承包商管理处在粗放阶段,存在流程混乱、制度不健全、标准执行不统一等状况。一方面而言,因不同站队在承包商准入、作业审批及现场监管等环节缺少统一管理流程,造成作业执行具强随意性、责任界限模糊;从另一方面看,制度因缺乏刚性约束,呈现“制度上墙、执行落空”的情形,致承包商作业行为难以被有效规范,安全风险隐患较突出。与此同时,部分站队对承包商的培训、考核与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管理方式依赖个人经验,在系统性与透明度方面有所欠缺。而信息传递不畅以及监督机制弱化等状况,进一步使得管理效率低下问题加剧,上述众多因素一同对基层站队管理效能的提升形成制约,并且给生产安全与成本控制带来隐性风险。
二、标准化管理框架构建
(一)构建高效协同的组织管理机制
标准化管理之所以得以有效实施,其首要前提被认为是需建立起具备清晰界定且明确的组织架构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职责分工体系。在基层站队的特殊情境当中,专门针对承包商管理工作,应设立起特定的岗位或者成立专项小组,此岗位或小组以站队负责人作为牵头引导者,进而努力塑造出一种以“管理层—执行层—监督层”这一紧密相连的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组织体系。在这一精心构建的组织体系内部,管理层的主要职责被设定为对总体策划工作以及各类资源的统筹调配,执行层的任务是具体将各项管理任务逐一加以落实推进,而监督层则承担着对承包商在现场所开展的作业状况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程度进行不间断地持续跟踪,并及时做出相应反馈。借助这样一种构建而成的拥有清晰划分的岗位职责以及具有明确指向的纵向管理链条,最终实现对管理任务达成“有人管、管得住、落得实”这样一种理想管理状态的切实保障。
(二)完善系统规范的制度体系设计
在关乎制度建设这一范畴内,制度规范的制定理应覆盖承包商从“准入”起始经“培训”“作业”再到“评价”直至“退出”的全生命周期。其中准入门槛明确需开展资质审核、合同规范以及作业能力评估等相关工作,入场培训与安全教育应系统化实施以确保其对站队作业标准与安全规程理解并掌握,作业过程中统一的操作规程与安全作业卡需被执行从而避免因标准差异造成操作偏差,需建立承包商绩效考核机制依据工作质量、安全记录及协作配合等维度综合评价并将考核结果关联续约资格以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
(三)优化可控高效的执行流程与监督机制
流程优化对于标准化管理落地来说起着关键作用的事项,使得基层站队有必要将承包商管理从起始环节直至结束环节等各环节之中的操作流程,以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方式进行细化以及图表化处理。与此同时还需设置对管理过程有着重要意义的关键控制节点及与之对应的责任人,借此来努力实现管理过程朝着“标准化、表单化、流程化”方向发展。而在此基础上还应配套建设能够动态调整的监督机制,采用把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及专项审计三者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强化对现场管理及隐患排查工作。并且还要借助移动端巡检系统、视频监控与数据分析平台这类数字化管理工具,达成信息留痕、问题能够追溯、考核具备依据这样的效果,进而有效提升监督的实时性与精准性。
三、实践路径与成效分析:基层站队承包商标准化管理的实证探索
(一)试点路径:从局部优化到体系集成
在试点处于起始阶段时,站队率先针对当前所存在的承包商管理状况展开全方位诊断,仔细梳理其中的管理空白区域及具有较高风险的环节,从而制定出与之对应的整改方案。于制度这一层面上,承包商的准入流程、岗前培训要求、作业审批流程及退出机制被统一规范。在执行方面,责任主体得以明确,“谁用工、谁负责”的责任制得以落实,促使承包商与站队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的融合得以强化。至于监督层面,通过建立起涵盖“日巡查 + 周检查 +, 月评估”的三层级监督机制,来保障制度能够切实落地。除此之外,站队还引入承包商信息管理系统(CIMS)、移动巡检 APP 及视频监控平台等数字化管理工具,借助这些工具来达成人员进出情况的实时记录、作业流程可视化监控及风险预警自动触发,最终使得管理的透明度与响应速度获得大幅提升。
(二)显著成效:实现管理效能全面提升
经标准化流程与信息系统协同管理,令承包商人员达成了实名制进出及任务工单式管理且作业记录能够留痕。而人员培训合格率从原本 65% 提升到了 96% 的高度,违规操作事件被大幅降低的同时,人员能力与岗位要求匹配度也有显著提升,将“无证上岗”“临时拼凑”等现象予以杜绝。鉴于原有承包商作业流程存在冗长的状况且责任边界有着模糊不清的问题,经过标准化重塑后,各类作业审批平均时长减少达到 30% 以上,使得现场指令传达变得更为清晰高效,工作协调成本被显著降低。承包作业单位针对任务完成时间的准确率自试点前的 72% 提高至 88% ,对于生产计划执行节奏起到有效保障作用。试点站队经由规范承包商安全培训、统一作业标准并强化现场监督,各类作业风险得以有效压降。试点的一年时间内,未发生任何一起轻伤及安全事故,隐患整改闭环率竟达到 100‰ 。风险预警系统自动识别出 26 起潜在违规行为,这些违规行为均被提前处置,从而有效防范了事故发生。
(三)经验总结:标准化管理的可复制路径
从已开展的试点实践当中能够有所发现,承包商标准化管理不仅是对站队内部治理结构起到了优化的作用,而且更是把承包商单位所拥有的自我管理动力予以激发,使得双方管理水平实现同步提升得以达成。而关于它成功的关键要点包含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是领导秉持重视态度且组织构建健全,其二为制度设定清晰且执行有力气,其三技术提供赋能且监督精准无误,其四是全过程保留痕迹且考核形成闭环。这一系列所施行的管理措施从而构建形成清晰的逻辑闭环情况,进而为标准化管理的推广工作给予了相应模板。并且接下来的阶段,企业会以试点所取得的成果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在全辖区范围内实施复制推广行动,而且还要依照实际运行后所反馈的各种情况,对制度及技术支持体系持续进行完善工作,推动承包商管理朝着规范化、透明化及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目的是能够为油气企业的本质安全以及高质量运行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结论:
通过基层站队承包商标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证明建立“制度+执行+监督”一体化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人员管理效率、作业执行力与安全管理水平。实践表明,标准化是解决基层管理碎片化、随意化问题的关键路径。为进一步巩固成效,应持续优化制度细节,强化承包商准入与培训机制,推动管理流程数字化转型,实现信息共享与高效协同,构建长期有效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陈露,杨庆,曾正荣,等.油气田基层单位计量管理现状及管理措施探讨[J].中国计量,2022,(03):63-64.
[2]陈露,李明国,伍志倦,等.“六位一体”监督模式在油气田基层单位的应用[J].现代职业安全,2024,(0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