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及培训探讨
丁树秋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弥勒第一医院,云南弥勒 652300
急诊科室是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沿阵地,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如群体性中毒、急性传染病暴发等,对急诊护士的应急能力提出极高要求。急诊护士应急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救治效果和生命安全。当前,部分急诊护士应急知识不扎实、操作技能不熟练,难以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因此,加强急诊护士应急能力培训,探索科学有效的培训方式,对提高急诊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旨在探究系统化培训对提升急诊护士应对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23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的 25 名急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2 名和观察组13 名。对照组中,女性10 名,男性2 名;年龄22-38岁,平均( 28.5±3.2 )岁;工作年限1-10 年,平均( 4.2±2.1 )年。观察组中,女性 10 名,男性 3 名;年龄 23-39 岁,平均( 29.1±3.5⋅ )岁;工作年限 1-11 年,平均( 4.5±2.3 )年。两组护士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培训。每月组织1 次集中授课,内容包括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基础急救技能等,培训时长 2 小时,采用 PPT 讲解结合视频演示的方式,培训后进行简单考核。
观察组:实施系统化培训。(1)培训内容: ① 理论知识:包括各类突发事件的病因、临床表现、应急处理原则、急救药物的使用等,编写专门的培训手册,涵盖群体性创伤、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急性中毒等常见突发事件。 ② 操作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配合、除颤、止血包扎、洗胃等,针对不同突发事件设计专项操作模块。 ③ 模拟演练:构建多种突发事件场景,如高危胸痛、猝死、群体性中毒等,模拟真实救治环境。(2)培训方式: ① 集中授课:每2 周1 次,邀请急诊科专家、资深护士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加深理解,每次3 小时。 ② 技能实训:每周1 次,在模拟训练室进行操作练习,由带教老师一对一指导,确保操作规范,每次2 小时。 ③ 模拟演练:每月1 次,组织护士进行突发事件模拟救治,分组协作,演练后进行点评和总结,每次4 小时。 ④ 考核评估:每阶段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调整培训内容。两组均培训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应急理论成绩:培训前后采用相同试卷进行考核,满分 100 分,内容涵盖突发事件相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成绩:培训前后由3 名资深护士组成评委组,对护士的急救操作进行打分,满分100 分,取平均分。(2)突发事件处理成功率:培训结束后3 个月内,统计两组护士参与处理的突发事件中成功的案例数,计算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
)表示,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 )表示,用 χ2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培训前后应急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比较
培训后,观察组两项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培训前后应急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比较(
,分)

2.2 两组突发事件处理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突发事件处理成功率比较(n,%)

3 讨论
突发事件在急诊临床中极为常见,且具有多样的类型和复杂的特点。以群体性创伤为例,多由交通事故、建筑事故等引起,常涉及多名伤员,伤情轻重不一,可能同时存在骨折、出血、颅脑损伤等多种损伤,需要快速对伤员进行分诊,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进行救治,稍有延误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2]。急性中毒事件也较为高发,如有机磷农药中毒、药物中毒等,毒物进入人体后迅速发挥作用,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护士需要快速判断中毒类型、协助医生进行洗胃、应用解毒药物等操作。在这些突发事件的救治过程中,急诊护士处于第一线,其应急能力包括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快速的应急反应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等,直接影响着救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然而,目前许多医院对急诊护士的应急培训仍采用传统模式,培训内容简单、方式单一,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导致护士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常常手忙脚乱,无法高效开展救治工作。因此,开展有效的培训以提升急诊护士的应急能力势在必行[3]。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培训后的应急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系统化培训通过系统的理论授课,使护士全面掌握各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不再是零散的记忆。专项技能实训让护士反复练习操作,纠正不规范动作,提高操作熟练度和准确性。模拟演练则营造了真实的突发事件场景,锻炼了护士的应急反应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其在面对实际事件时能沉着应对。观察组突发事件处理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主要得益于系统化培训培养的综合能力。在模拟演练中,护士熟悉了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明确了自身职责,提高了团队配合的默契度。当真实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快速分工、协同作战,减少了因慌乱导致的失误,从而提高了处理成功率。
综上所述,系统化培训能有效提升急诊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提高突发事件处理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未来可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和方式,结合信息化技术,提升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柯菊青,李坤,陈秋菊,等. 应急实战演练在提升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核心能力中的应用[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5,36(3):460-462.
[2]杨瑜辉,范兴恳,杨桂香,等. 县域医院急诊护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现状调查[J]. 中国乡村医药,2024,31(5):66-69.
[3]李凡,李树亚,孙朋霞,等. 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的多中心调查研究[J].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4,5(4):29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