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融入舞蹈教育的可行性探究
文泺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四十余年。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也开始尝试融入多元智能理论。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舞蹈教育;可行性
国内舞蹈界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探索尚处初级阶段,研究涉及素质教育、对舞蹈教育的启示、教学改革指导及其在舞蹈中的体现。目前,在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实践的学者较少,且大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对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创新探索不足。但多元智能理论与舞蹈艺术的契合性预示着其在舞蹈教学中的巨大应用潜力。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舞蹈教育的契合性
(一)智能多元化和智能差异性
区别于传统的智力理论,即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一定社会和文化环境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难题或生产及创造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而这一问题或这种产品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定环境中是被认为有价值的。因此,霍德华·加纳德将人的多元智能分为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由此可见,多元智能是相互独立在各自相关范畴中存在的一组智能。个体的智能存在差异性,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且每一种智能有多种表现方式,组合排序方式也不同。
(二)舞蹈教育中的多元智能体现
加纳德认为舞蹈是运用身体-动觉智能的最高方式。多元智能理论表明舞蹈是具有广泛性和多元性的艺术,是一门涉及多种智能的学科。演绎舞蹈时,学生需理解音乐、情感和情节,发挥逻辑-数理智能分析动作和舞蹈结构;运用语言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感受舞蹈形象,形成自我见解;空间智能帮助学生感知和判断位置和方向;舞蹈依赖人际沟通和协作,学生需发挥人际智能培养默契,以保持舞蹈整体和谐统一。此外,学生还需将自我认知智能贯彻始终,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做出适当的调整。因此,舞蹈教育并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技能的培养,更需要多种智能同时发挥作用,是一种多元智能的锻炼和提升。
二、多元智能理论符合当代人才发展的多元需求
第一,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全面、多样化的人才观念,与我国当前深化教育改革、追求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相符。该理论认为传统智力观或偏语言、逻辑能力的教学观、评价观未能真正认识智力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忽视了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智能发展的无限可能。这与我国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相契合。
第二,“智能”的概念与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不谋而合。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智能被定义为解决实际问题或生产、创造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在舞蹈教育中,这意味着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在实际情况中的灵活运用能力,创造与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舞蹈人才。
第三,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发展趋势推动个性与全面结合的教育理念实施。多元智能理论注重个性与全面协调发展。在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背景下,人才需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能跨领域学习实践,形成多元化能力结构。因此,将个性与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实践,可推动学生智能纵向提升和共同进步,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趋势。
三、多元智能教育理念下舞蹈教学实施策略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1. 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第一,发展个性,挖掘潜能。教学中应创设多样化环境,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适当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潜能,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帮助学生寻找个性的发展方向,避免定性评价。第二,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舞蹈教学应通过学、练、编、演等内容发展学生智能,在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个别智能的高峰,而忽视学生其他智能发挥的作用。第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往的舞蹈教育往往以“模仿”为起点,也习惯以“范本”为标准,容易忽略各个课程之间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舞蹈教学应针对不同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不同技术和方法,相同内容也需多样化教学,实现真正因材施教。
2. 平等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校里不存在差生,每个学生身上至少具有八种智能,组合方式和发挥程度因人而异,显现出的智能特点、学习风格、发展方向都不同。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平等的学生观,看待学生的角度不是“优不优秀”,而是“究竟在哪方面优秀”“怎样优秀”,在课堂中不以动作的优劣作为学生学习唯一目标,应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积极发掘、引导与发展每个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舞蹈教学应深入领会学生智能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并以此为基础,创新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诸如问题导向法、项目学习法、情境教学法以及游戏教学法等,均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与实践。舞蹈教育需创设多样化学习情境,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谢云龙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法,弹性分组开发人际交流智能;画图、道具呈现舞步路线,增强空间智能;设立目标及多元评价提升自我认知智能。
(三)教学评价的手段
舞蹈教育应采用多元评估方式。在实际生活和学习的不同情境中,我们需要用多种评价手段,以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进行客观、公正且全面的评价。在舞蹈教学中,评价应从单一课堂检验转向作品、实践评价等;从重视结果转向情景化过程评价;提倡全面与个性协调发展的双边、多边评价模式,倡导自我评价、小组交流评价、教师综合点评,发挥学生自我认知与人际智能。
参考文献
[1]张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探讨——以舞蹈鉴赏课程为例[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08):102-105.
[2]张锐.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普通高校舞蹈课程改革探析[J].艺术评鉴,2020,(20):85-87.
[3]李佳.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22):82-83+111.
[4]杨雯.多元智能理论对舞蹈教育的启示[J].艺术科技,2017,30(02):399.
[5]赵越.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16,(06):80-81.
[6]熊曦.不可忽视的舞蹈教学与身体-动觉智能[J].四川戏剧,2013,(08): 150-151.
[7]孟凡翠.“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幼儿舞蹈教育初探[J].大众文艺, 2012,(08):236-237.
[8]武艳.多元智能理论对舞蹈教育的启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 (03):18-21.
本文从契合性和多元需求两方面分析多元智能理论融入舞蹈教育的可行性,并提出教学策略,以期为舞蹈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