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大概念引领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赵爽 王丽娟
新密市第二高级中学 河南省郑州市 452370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大概念引领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整合零散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学科认知。本文从大概念的内涵与重要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以及实施与评估三个方面展开讨论。首先,阐述了化学大概念对学生深度学习的引领作用,并指出其对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意义。接着,介绍了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与多样化教学策略构建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最后,探讨了该模式的实施步骤与评估方式,提出通过反馈机制和灵活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教学模式构建
引言:高中化学课程中,知识点往往分散且碎片化,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完整的认知框架。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大概念引领的教学理念逐渐受到重视,它通过将知识点系统化,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学科本质。在这种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以大概念为核心,通过模块化的教学设计与灵活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层次的知识构建,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思维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高中化学大概念的内涵与重要性
高中化学的大概念是学科的核心,连接了零散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学科认知[1]。例如,涉及物质组成及其特性的复杂观念,以及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等,均能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塑造其系统思考与深入学习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引领性概念的应用,规避了单纯记忆现象,助力学生构筑稳固的知识体系,并由此提升科学素质及创新潜能。学生的学习模式从传统的“学—练—考”转变为“探究—思考—应用”,使他们能够在多元情境中应用知识,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应用。
二、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与原则
采用单元整体化的教学策略,可以在大概念指导下统筹安排的教学方法。通过单元内的内容整合,使得学生能对知识框架和学习要点有一个全局的认识。在进行教学模块构建时,教育工作者需紧抓课程理念的本质,确立明确的教学宗旨,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子们超越知识表面,并逐步引导学生从知识的表层进入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应用。
例如:围绕高中化学教材《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单元中的“认识有机化合物”相关知识展开。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整体性、连贯性、深度学习”的原则,将“碳的成键方式”“烷烃与烯烃的比较”等知识内容逐步层次化,引导学生从单个化学分子的认识逐步过渡到分子间相互作用与宏观化学性质的理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碳元素的电子结构,帮助他们理解碳的四价性质及其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有机化合物的能力。接着,教师将“烷烃、烯烃”的特性进行比较,通过模型构建和实验演示,让学生逐步掌握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其化学性质。最后,结合有机化合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燃料和塑料的生产,鼓励学生探究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提升学习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二)单元教学的模块化设计
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构建时,重要概念与知识逻辑可通过模块化设计进行系统整合[2]。模块化设计这种方法,它使得学生能够逐步把握知识,同时让教学活动条理清晰,使得教师能够更有目标地进行教育。各个模块之间需要彼此联系,确保知识体系内部的逻辑连贯性和过渡的自然性,并且需要预留出充分的空间进行跨单元、跨学科的知识迁移和应用。
例如:在《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单元中,教师可以根据“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的核心内容,将该单元划分为多个模块。在实施模块化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电池?”接着,在“化学能与电能的基本概念”模块中,教师可以讲解化学能的定义以及电能的基本特性,并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示范其转化过程。随后,在“电池的工作原理”模块中,教师可采用图示与实验结合的方式,演示干电池和锂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让学生直观理解化学反应如何产生电流。最后,在“电池的应用与环境影响”模块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类型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环境影响,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增强学习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
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根据单元内容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灵活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更具适应性和弹性,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大概念的引导下有效学习。
例如:在《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中,尤其是“弱电解质的电离与盐类的水解”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在实施“弱电解质的电离与盐类的水解”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提出“你们喝的饮料中可能含有哪些弱电解质?”等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安排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醋酸(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情况,记录电导率的变化,分析电离的程度。通过实际的数据和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随后,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不同盐类的水解反应及其对pH值的影响,引导他们总结盐类水解的基本规律。通过这样的多样化和灵活性策略,学生不仅能有效掌握知识,还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感。
三、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实施与评估
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分阶段、有计划地推进教学。首先,利用启发式问题或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对核心概念的兴趣;接着,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助力学生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3]。评估体系应涵盖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对大概念的掌握和内在联系的理解。教师应关注教学后的反馈与反思过程,依据学生的表现及时修改教学方案,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审视,这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长处与短板。这一系列措施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结论:高中化学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效果。通过构建与实施这一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完善这一模式,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动化学教学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栾红艳,吴星.基于大概念的化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探索[J].化学教学, 2023(12):24-29.
[2]李金泓.基于大概念理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环节与教学设计[J].问答与导学, 2022(24):107-110.
[3]刘新生.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J].启迪与智慧:下, 2023(10):0008-0010.
依托课题:课题名称: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24YB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