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可视化径道检视仪(管道镜、电子内窥镜)在管腔器械(管腔类器械)清洗质控的应用研究

作者

蔡环虹

联勤保障部队第968医院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1、前言

管腔器械是指管腔内直径≥2mm,且其腔体中的任何一点距离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处距离≤其内直径 1500 倍的器械[1]。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管腔器械作为手术常用器械,其种类越来越多,结构日趋复杂[2]。妇科门诊金属材质吸引管、取卵穿刺架、硬式内镜、达芬奇手术器械、各类腹腔硅胶冲洗管道,以及外来医疗器械中的空心钉、股骨髓内钉等[3]均属于管腔类器械的范畴,其结构复杂、材质多元化的特点给清洗消毒效果带来了挑战[4]。国内研究表明残留、干涸在管腔器械内壁的血渍及污染物很难被清洗干净[5],而不当的清洗消毒不仅会造成器械的损害、锈蚀,还会形成生物膜[6],阻碍消毒及灭菌因子的功效,最终降低灭菌效果。高质量的清洗能够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同时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管腔器械的清洗质量监测是医疗卫生领域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近年来,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视化检视仪已应用到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监测中,通过带光源镜头进入腔镜器械管腔内部,直观观察到腔镜内部清洁情况。该方法国外已经广泛应用[7]。本文旨在综述可视化径道检视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管腔器械清洗特点及难点

管腔器械通常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并且清洗过程中难以直接观察管腔内壁,成为清洗一大难点。金属吸引头构造特殊,如:头端弯曲、角度不同、管径大小长短不一、包含有侧孔等。外表面污染物容易去除,管腔内壁容易粘附软组织、血渍,甚至卡堵骨碎片,是术后清洗难度最大的器械之一[8]。目前市场上尚无能够解决各类型号管腔器,仍需进行手工清洗[9],如刷洗工具、刷洗方式选择不当和清洗力度存在差异等原因,可导致清洗不彻底。

.管腔器械常用清洗质量检测方法优缺点

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呼吸机气路管道系统为例,若清洗不彻底,残留的血液、组织等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形成生物膜,这不仅会妨碍与灭菌气体的有效接触,降低灭菌效果,还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源头。因此,高质量的清洗能够确保管腔器械的洁净度,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同时,清洗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器械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具体来看,管腔器械常用清洗质量检测方法具有以下几种,其优缺点如以下所示:

3.1 白纱布检测法

管腔器械白纱布检测法的原理是,操作技术人员通过利用一块清洁的白色纱布来检查管腔器械的清洗质量。在检测过程中将白纱布放置在管腔器械的适当位置,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如高压气枪吹管)将管腔内的水或清洗液吹向纱布。如果管腔内部清洗彻底,无污渍残留,则白纱布应保持洁净如初,无颜色变化或污渍沾染[10-13],具体的操作环节标准如以下所示:

操作环节流程和标准:用白纱布擦拭管身,往细而弯曲的管腔内注入 95%的酒精 20mL,再注入空气,再注入润滑油 1~2mL,注入空气,冲在白纱布上。判定标准:检查流出液是否通畅、清洁、无杂质。若流出液通畅且白纱布无变色,则为合格;若流出液不通畅或白纱布变色,则为不合格[14]。此项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如以下所示:

优点:

①直观性高,便于快速判断

白纱布检测法以其直观性高而著称。在操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将白纱布放置在管腔器械的出口处,通过高压气枪等设备将管腔内的水或清洗液吹出,直接观察纱布上的污渍情况[15]。这种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或技术,只需简单操作即可迅速判断清洗效果。若纱布保持洁净如初,则说明管腔内部清洗彻底,无污渍残留;反之,则需要进行进一步清洗。

②操作简便,易于推

白纱布检测法操作简便,无需专业技能或特殊培训,门槛较低,这也是此方法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16-17]。医护人员只需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即可轻松进行管腔器械的清洗质量检测。此外,该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在医疗机构中推广使用[18]。

③敏感度高,有效发现残留污渍

白纱布检测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够有效发现管腔内部残留的污渍。由于白纱布的颜色与污渍形成鲜明对比,即使是微小的污渍也能被迅速发现。这有助于确保管腔器械的清洗质量达到标准要求,降低因清洗不彻底而引发的医疗风险。缺点:白纱布检测法依赖于人工观察,主观性较强,可能因个体差异导致结果判断不准确。其次,该方法只能大致判断清洗效果,对于微小污渍或特定污染物的检测不够敏感。此外,白纱布的清洁度和使用次数也会影响检测结果。综上所述,白纱布检测法虽然便捷,但在精确度和灵敏度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3.2 菌落数检测法

在管腔器械的菌落数检测法的应用过程中,相关的操作工作人员需要用浸有生理盐水带海绵的棉拭子 1 支在被检管腔器械表面和内腔往返涂擦采样,后放入无菌试管中送检。具体的判定标准方面以细菌总数≤5CFU/cm²,且检不出致病微生物为合格[19]。

优点:

①量化评估,确保清洗质量

菌落数检测法通过量化评估,为管腔器械的清洗质量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在检测过程中,采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对管腔器械进行涂擦采样,然后将样本送检。根据检测结果,可以直观地看到细菌总数的数值,从而判断清洗效果是否达标。

②灵敏度高,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菌落数检测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及时发现管腔器械清洗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在检测过程中,即使是微量的细菌也能被检测出来,从而避免了因清洗不彻底而导致的交叉感染风险[20]。

③操作简便,易于实施

菌落数检测法操作简便,无需复杂的设备或专业技能。医护人员只需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即可轻松进行管腔器械的清洗质量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只需将棉拭子涂擦在管腔器械表面和内腔进行采样,然后将样本送检即可。

管腔器械菌落数检测法虽精确,但耗时较长,且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此外,该方法主要关注细菌数量,对于非细菌污染或特定病原体的检测可能存在局限性,这一缺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项检测方法的应用和全面的推广[21]。

3.3 潜血试验检测法

潜血试验检测法也是管腔器械清洗治疗常用检测方法之一,操作技术人员需要取一棉签,滴上显色剂 A 液 2 滴,涂擦管腔器械头端小孔和尾端小孔内壁直至内腔 1.5cm 深处,再滴上 B 液 2 滴。判定标准:若在 2min 内棉签颜色变淡紫或紫红色,则为不合格;若颜色不变,则为合格。

优点:

灵敏度高:潜血试验能够检测出 5mg/L 以上的血清铁含量,对于管腔器械上的微小血迹残留具有较好的敏感性。这种高灵敏度使得潜血试验在检测清洗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简单易行:潜血试验基于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红素部分有催化过氧化物分解的作用,原理简单易懂,操作也较为简便。医护人员只需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即可进行试验[22]。

科学客观:潜血试验是一种科学客观的检测方法,能够提供相对准确的检测结果。相比于目测法,潜血试验更能客观地反映管腔器械的清洗质量。

缺点:

特异性不足:潜血试验虽然灵敏度高,但特异性不足。铁离子等物质的存在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从而影响对清洗质量的准确判断。

干扰因素多:潜血试验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如外源性动物血、肌红蛋白以及活性植物过氧化物酶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出现[23]。

结果解读主观性:潜血试验的结果解读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同的操作人员可能对同一结果有不同的解读,这可能导致结果的不一致性。

4.可视化径道检视仪(管道镜、电子内窥镜)的原理与优势

4.1 工作原理:可视化检测工具主要基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将管腔器械的清洗过程及结果以图像或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有助于操作人员及时发现清洗过程中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4.2 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可视化检测工具具有以下优势:4.2.1 精准评估清洗效果可视化检测能够提供更直观、更全面的清洗效果评估,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问题区域;

4.2.2 不断优化清洗流程可视化检测工具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对管腔器械的清洗流程进行优化。例如,可以根据清洗过程中的图像变化,调整清洗剂的浓度、清洗时间和清洗方式等参数,以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24]。

4.2.3 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4.2.4 规范人员操作

4.2.5 实时提供可靠依据可视化检测工具可以实现实时检测和记录,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5.可视化检测工具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监测中的应用

5.1 内窥镜清洗监测

内窥镜是医疗领域常见的管腔器械之 可视化检测工具可以通过对内窥镜 面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判断清洗是否彻底,是否存在残留物或污渍。这种监测方式可以确保内窥镜在使用前达到无菌状态,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

5.2.导管清洗监测

导管是另一种常见的管腔器械,广泛应用于各种医疗操作中。可视化检测工具可以通过对导管内部和外部的图像进行比对和分析,判断清洗效果是否达标。这种监测方式有助于确保导管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5]。

5.3 清洗流程优化

通过可视化检测工具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对管腔器械的清洗流程进行优化。例如,可以根据清洗过程中的图像变化,调整清洗剂的浓度、清洗时间和清洗方式等参数,以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

6.发展趋势与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视化检测工具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监测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未来,可视化检测工具有望实现更高分辨率、更快速度的图像处理和分析,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可视化检测工具还可以实现更智能的监测和预警功能,为管腔器械的清洗提供更加全面和可靠的支持[26-30]。

此外,可视化检测工具还可以与其他医疗设备和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这有助于提升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7、结论

综上所述,可视化检测工具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直观、全面的图像呈现和数据分析,可视化检测工具可以帮助操作人员及时发现清洗过程中的问题,优化清洗流程,提高管腔器械的清洗质量[31]。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可视化检测工具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2 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16[S].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12-27.

[2]OfsteadCL,HopkinsKM.Sterilizationcentral:thevalueofbo-rescopesindetectingdamage,soil,fluid,andforeignobjectsinflexible doscopes[J].BiomedInstrumTechnol,2020,54(2):146-152.

[3]张世华,刘玲,卢凯旋,等.一种新型管腔清洗架对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效果的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1,38(1):71.72.

[4]张东芳,任悦,栗英,等.一种管腔器械内部照明装置的设计及其在清洗质量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2020,37(11):861.862.

[5]张伟.污染器械放置时间对清洗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26(1):79.8

[6]李雯.金属软轴类管腔器械清洗架的研制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9,33(5):907.908.

[7]吕媛,袁亚宁,魏鹏燕,等.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 难点及应对策略[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3):504-505.

[8]端木玉明,刘霞,杨燕.等.用 3%过氧化氢预处 属吸引头提供清洗质量[J].护理学杂志,2020,35(11):52-53.

[9]陈燕华,易良英,胡娟.管腔器械清洗固定架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0,37(1):78.7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技术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16[S].201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310.3—2016[S].2016

[12] 蔡秋军, 文环, 苏婷 婷. 不同清 洗方法对管 腔类外来医 疗器械清洗 质量的影 响[J]. 中国医疗器 械信息,2024,30(10):165-167.

[13]刘海英,徐洁,欧亮,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研究[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4,7(03):219-222.

[14]李宁龙,花瑞芳,侯月皎,等.一种新型管腔器械清洗装置的设计及应用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4,41(03):222-2

[15]颜培巧,张伟.三种清洗方法在胸腔镜手术用管腔器械清洗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3,36(22):44-46+49.

[16]吕慧秀.标准化处理程序在管腔器械清洗中的研究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33):142-144.

[17]吴岫霏,寇红艳,周燚,等.机器人手术器械清洗管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23,38(20):121-125.

[18]黄丽平,黄贵玲,郑勤好,等.脉动真空清洗消毒机在管腔器械清洗中的价值探究[J].现代仪器与医疗,202

[19]林翠绒,杨月玲,查鸿基,等.脉动真空清洗消毒器对腔镜器械的清洗效果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3,40(09):664-666.[20] 李爱琴, 白春梅, 王小丽, 等. 一种新型复用器械多功能清洗消毒装置的设计与应用[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23,40(08):581-584.

[21] 骆桂红, 刘芳, 钱炜君, 等. 根因分析法对消毒供应室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研究[J]. 当代护士( 下旬刊),2023,30(07):152-155.

[22]吕梦欣,王蒙,滕智英.不同管腔器械清洗过程参数控制对器械清洗质量的效果研究[J].现代医学,2023,51(06):854-857

[23]陈秀凤,吴丽心,刘彩红,等.新型管腔器械清洗装置的研制与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3,40(06):469-471

[24]王开秀,韦秀佳,刘亚楠,等.保湿预处理对夜间使用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3,9(08):1418-1420

[25]黄彩振,韦秀佳,秦洁,等.不同保湿预处理对双极电凝钳清洗质量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3,9(08):1424-1426.

[26]李少英,王玉玲,熊丽苏.管腔器械检测仪在支气管软式内镜不同清洗方式下清洗效果检测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3,40(04):309-311.

[27]董瑛.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价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