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仪器分析》做为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作者

郝文博 陈玉霞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摘要:《仪器分析》是药学分析领域中重要的核心学科,但在农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中,将其设置成一门选修课,因其受众发生变化,其化学和工程方面的学科背景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基于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基础适当调整课程的侧重点,因材施教,将原有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使其更适合农业院校学生的培养和学习。本文从《仪器分析》做为选修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仪器分析》专业选修课主动性的实践和思政教育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仪器分析;专业选修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1《仪器分析》做为选修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仪器分析》的教学内容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基础,利用精密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形态分析及结构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是药学分析领域中重要的核心学科。随着科研和生产的发展,仪器分析在药物分析检测工作中,比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人们从事相关研究和生产实践不可缺少的分析手段,并在提高人才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2《仪器分析》的教学现状

由于学校缺乏现代的先进的分析仪器,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对仪器分析没有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仪器分析的知识与企业实际生产以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脱节,忽视了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教育。

1.3《仪器分析》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目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学生接触仪器设备的机会和时间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对实验和实践性教学重视不够,实验仪器设备数量相对学生人数来说严重不足,实验环节总量偏少,导致实验环节较为薄弱。

专业选修课是高等院校“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已成为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中,将《仪器分析》设置成一门选修课,其在巩固所学专业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目前存在着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高、选而不修的现象,因此,未能充分发挥专业选修课的潜在功能。

2提高学生学习《仪器分析》专业选修课主动性的实践

2.1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改变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的现状,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果[1]。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有关反应机理方面的知识适合传统的板书予以讲授,因为在板书过程中,可以形象地展示出化学反应的历程,这种慢节奏的讲授过程可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以充分理解思考和消化知识。而课程中涉及到与具体的生产实践结合相对紧密的知识点时,可采用动画演示、视频引入等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讲授,可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教学效果更好。这样既节省了板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又避免了一味使用课件演示给学生造成的视觉和思维疲劳,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真正的提升。

2.2开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的双向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研讨和对话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2]。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

2.3学生成绩的多维评价方式

专业选修课的学习效果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单纯的考试分数并不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从选修课的实际出发,保留期末考试,同时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至50%。平时成绩除了考察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以外,还包括完成大型课后作业的情况。要求学生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然后到课堂分组交流,最后计入平时成绩。通过这种多方面的评价方式,较全面的反映了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

3加强思政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在《仪器分析》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包括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加强自身课程思政教育的理念,切实有效的思政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感同身受的学习[3]。

3.1不断提升教师自身思政素养,培育并强化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

课程思政教育,首先需要教师不断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通过对我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教研活动及思政教学培训等形式培育任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新理念。紧跟时事,及时把握时政动态,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艺术。当教师其充分把握仪器分析课程的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时,教师身上所肩负的使命和社会责任就会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从而增强课程思政的说服力、亲和力和有效性。做到坚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并长期坚持开展下去。

3.2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性

《仪器分析》课程思政的总体建设目标应是坚持立德树人,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健康中国的治国理念,增强爱国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和药品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勇于创新的研究精神。因此,应及时修订课程大纲和教案,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本依据,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明确《仪器分析》课程的思政元素,在教学各环节明确育人要求,将原有的素质目标融合德育元素,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的总目标,并体现在教学大纲及教案中。同时,学生应明确学习目标,坚定学习方向,坚持不懈,努力奋进。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为国家输送合格的医药化工类人才。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新药研发与药物合成的能力、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为地方医药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4]。

4.3巧融思政融入元素,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思政特色

为了提升学生课程思政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更好的融合课程思政与课程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应科学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案,将《仪器分析》课程思政的特色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该课程的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使得在整个课程思政授课和育人过程中,知识的传授和思想品德的教育相统一。

参考文献:

[1]杨玲玲,侯贺丽,朱静.新工科背景下《仪器分析》课程改革探索[J].现代畜牧科技,2022(05):51-53.

[2]王瑞娜,吴丽荣,郭幼红.立德树人背景下“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J].海峡药学,2023,35(01):82-85.

[3]徐海云.药物化学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探析[J].云南化工,2023,50(07): 202-204.

[4]郭琳琳,张金君,范小振,等.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原子吸收光谱法[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4,45(10):25-28.

郝文博(1982-),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博士,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制药工艺学

陈玉霞(1973-),女,博士,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药物化学。

河南农业大学教改项目,项目名称:动物药学专业实践课程多元过程评价模式改革与构建,项目编号:2022XJGLX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