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理管理体系中应用分层次管理的效果分析
陈秀秀
平阳县中医院 浙江温州平阳 325401
摘要:目的:研究医院护理管理体系中应用分层次管理对于提升护理质量的价值。方法:2023年1月开始我院在医院护理管理体系中应用分层次管理,以某科室共15名护士为样本,并随机抽取前后各50名患者,分析分层次管理前后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分层次管理后,护士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操作以及病历书写等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理满意为98.00%,高于实施前的84.00%(P<0.05)。结论:医院护理管理体系中应用分层次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并获得患者高度认可,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护理管理;分层次管理;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护理是疾病治疗和医院运行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医学科技水平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护理学科内涵延伸在不断拓宽,群众对于护理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该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基础理论和操作知识,满足患者临床治疗需求,而有效护理管理是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基础。临床报道分层管理法利于提高护理团队整体素质,实现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善,推动护理学科不断进步,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1]。2023年开始我院在医院护理管理体系中加入了分层次管理,为了进一步了解分层次管理的意义,笔者选取我院为样本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样本对象为某科室15名护士,选取的15名护士在实施分层次管理前后均在岗,均为女性,年龄23~41(30.12±3.38)岁;文化结构:本科及以上7人,专科8人。另随机实施分层次管理前后各50名患者,实施前50名患者中男女分别为23及27例,年龄19~78(45.26±3.35)岁;实施后50名患者中男女分别为26及24例,年龄19~77(45.98±34.01)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实施前:实施前为常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对本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分析,分配护理工作,保证护理工作分配合理。护士长分配时应该依照科室和护士特点,明确每一位护士职责。
实施后:对护士工作情况以及其基本操作水平和护理素质综合考虑,合理划分,本次将其分为3个层次,包含基础、初级和专业。基础层级的护理人员护理经验不少于3年,初级层级护理人员护理经验不少于5年,专业层级护理人员护理经验不少于10年,专业层级护理人员具备带教能力。(1)护士长为组长,选取核心控制人员和责任护理人员。统计患者的身体情况。根据护理工作需求,对可操作性以及敏感性情况进行记录。(2)参照优质护理标准结合医院的评审标准实施护理细则,并不断总结护理经验。(3)护理组长对病房进行管理,同时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细节实施管理,解决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培训、小组学习等模式提升初级层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4)护士长指导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采取“品管圈”模式及时有效解决护理过程中遇见的问题。(5)完善科室管理考核制度,保证考核细则与本科室实际情况相符。保证护理规范,明确护理人员各项职责,完成护理管理工作,制定专科护理操作考核指标。
1.3观察指标
1.3.1护理质量
实施前后考核护士的护理质量,包括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护理操作等,每一项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2]。
1.3.2护理满意度
使用护理满意度量表分析实施前后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量表总分为100分,≥90分为满意,≥8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软件SPSS24.0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采取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数据对比后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对比
理论考核:实施前为(75.56±3.56)分,实施后为(92.26±0.95)分,前后数据差异显著(t=21.102 P<0.05);操作考核:实施前为(82.23±4.32)分,实施后为(95.62±1.02)分,前后数据差异显著(t=18.52 P<0.05);操作考核:实施前为(81.20±3.52)分,实施后为(94.52±1.22)分,前后数据差异显著(t=15.38 P<0.05);自我护理价值:实施前为(81.00±3.52)分,实施后为(94.56±1.29)分,前后数据差异显著(t=16.960 P<0.05)。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施前:50例患者中满意20例,基本满意22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率为84.00%(42/50);实施后50例患者中满意28例,基本满意21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为98.00%(41/50),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χ2=3.915 P<0.05)。
3.讨论
医院管理体系基础理念为以人为本,患者至上,同时需要保证护理质量,通过细节把控,对护理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和监督,保证符合临床治疗需求。医院管理体系目标主要为根据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对护理行为进行规范,保证护理工作流程适用于临床实际,同时患者获得更加舒心的护理服务。临床医学不断发展,临床护理工作越来越繁重,因此需要层次不同的护理人员高质量完成,不同岗位的风险性以及技术含量不同,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应学历、知识、经验、沟通态度、工作技能,满足临床合理化需求,保证患者合法权益。在目前护理技术不断发展、护理模式不断更新的情况下下,临床护理工作面临更多挑战,护理工作人员护理管理模式也十分重要。
分层管理属于比较新型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也有应用。在该种模式下,临床护理人员能够职责明确,为患者提供更加周到、全面和专业的护理服务,进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3]。在本次的研究分析中,经过分层护理管理后,护理质量获得明显提升,主要为在工作中针对性提升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采用“品管圈”方式总结护理经验,不断“回头看”,改进不足的护理工作,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分层管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98.00%,说明患者对于该种管理下的护理服务高度满意,主要是因为分层管理后患者获得更加细致护理。本次研究结果与前人报道基本一致[4,5],均说明医院护理管理体系中加入分层管理的价值。
综上所述,医院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分层管理,能够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以及护理技能,并且获得患者高度认可,临床中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邓肖华,王雪冰,梁少霞.分层次管理法在医院护理管理体系中的综合应用[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8(2):177-178.
[2]王玉,徐东霞.分层次管理法在医院护理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3,5(7):171-173.
[3]周惠颖,王雪梅.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法的综合应用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2):196.
[4]孙爱琴.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9):194
[5]梁兴梅,张玲.分层次管理法在医院护理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2,19(1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