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作业设计探索

作者

李立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十一小学 014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领域的不断更新完善,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课程不仅关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观念的培养,更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作业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设计探索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健全人格的重要任务。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作业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作业设计的原则

在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作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贴近生活,注重实践

实践性作业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道德与法治的价值。通过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遵守交通规则的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记录身边的人们是否遵守交通规则,然后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2.突出主体,发挥学生主动性

实践性作业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道德或法治问题进行研究,然后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汇报。这样的作业设计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

3.注重过程,强调方法

实践性作业应关注学生的作业过程,强调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讨论、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对道德与法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样的作业设计注重过程,强调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作业设计路径

(一)设计传统文化作业,树立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根基,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通过设计传统文化作业,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还能有效树立他们的文化自信。

例如,在中秋节期间,教师可以布置一系列与中秋节相关的实践性作业。这些作业可以包括让学生欣赏月亮、观赏菊花,并尝试亲手制作月饼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亲身体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还能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收集与“月”相关的诗词进行鉴赏,通过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传承传统文化,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秋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秋节的文化背景。同时,通过组织班级或学校的中秋节庆祝活动,如赏月晚会、诗词朗诵会等,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深入地树立文化自信。

(二)设计生命教育作业,感知生命价值

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保护生命自觉性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通过设计生命教育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可贵性,激发他们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例如,在植树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栽种花草,并跟踪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这样的实践作业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还能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成长和变化。通过观察和记录花草的生长过程,学生能够感知到不同生命有着不同的成长轨迹,从而学会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主题作业,如“我与小动物的故事”、“我的成长日记”等。这些作业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命,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和特点,从而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同时,通过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成长经历,学生还能学会感恩和珍惜,懂得生命的宝贵和不易。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邀请生物学家或园艺师来校进行讲座或指导,让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习性及保护方法。同时,通过组织校园植树、动物保护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生命教育的全过程,从而更加深刻地感知生命价值。

(三)设计动手操作作业,增强情感体验

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通过设计动手操作作业,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德育,并在实践过程中体验道德与法治所蕴含的人文价值。

例如,在教学“我与小树共成长”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手种下一颗小树,并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劳动创造了美这一理念。在种植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树木的生长习性、土壤的选择和施肥方法等,从而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通过观察和记录小树的生长过程,学生还能感受到生命的成长和变化,增强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手工制作相关的作业,如“制作环保小手工”、“设计法制宣传海报”等。这些作业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亲手制作作品,学生还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供学生选择和使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通过组织作品展示和评比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互相学习借鉴,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

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作业设计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设计贴近生活、注重实践、突出主体、发挥学生主动性、注重过程、强调方法以及结合实际、创新作业形式的实践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和优化实践作业设计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蓓蕾.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 2023(20):123-125.

[2] 冯丹丹.探索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安徽教育科研, 2024(21):79-82.

[3] 华琳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统整实践[J].小学时代, 2018.DOI:10.3969/j.issn.1671-2188.2018.0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