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策略

作者

诸葛平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临沂北京路小学 276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策略。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随后提出了三项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可操作性强、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以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文化素养;提升素养

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素养已成为衡量个体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小学阶段作为人生启蒙的关键时期,其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意识、审美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程。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文化素养是指个体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综合文化修养。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语文教学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承文化、启迪智慧、塑造人格的重任。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文学作品、历史典故、民俗风情等,从而拓宽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1】。此外,文化素养的提升还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实施策略

(一)融合经典诵读,厚植文化底蕴

融合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石。经典诵读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接触与感知,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经典诗文作为连接学生与传统文化的重要桥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经典,使其在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厚植学生的文化底蕴。

以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融合经典诵读,让学生在诗意的语言中感受童年的纯真与美好,同时厚植其文化底蕴。首先,教师先一段悠扬的古筝曲作为背景音乐,营造出宁静而富有诗意的课堂氛围,随后引导学生轻声诵读课文中的经典诗句,如“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示范朗读、个别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感受诗句的韵律美,接着,教师可以设计“我是小诗人”的活动,鼓励学生尝试模仿课文中的诗句,创作属于自己的童年水墨画小诗,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后,在全班分享环节,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诵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其他同学从语言、意境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诵读中感受到童年的美好与诗意的语言,更能在创作与分享中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从而有效厚植其文化底蕴。

(二)借助文本赏析,培育审美情操

文本赏析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审美情操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表面解读,更是深入文本内核,探索其美学价值、情感色彩及文化意蕴的过程。文本赏析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审美感知力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能够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面,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意境营造及艺术手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以四年级下册《白桦》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借助文本赏析来培育学生的审美情操。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白桦林的图片或视频,配以轻柔的音乐,营造出一个静谧而高雅的审美氛围,让学生初步感受白桦树的自然之美,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调的变化和情感的投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以及作者对白桦的深情赞美。在深入赏析阶段,教师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如“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白桦的高洁与挺拔?”“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白桦,这样的描绘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等问题,引导学生细致地品味文本,发现其中的美学元素,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和体会,促进思维的碰撞与融合。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我与白桦的对话”创意写作活动【2】。学生可以想象自己化身为白桦树,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下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或者是对人类世界的观察与思考。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在创作中体验美、表达美,进而提升审美情操。最后,教师可以选取几篇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努力,同时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审美表达和鉴赏能力。

(三)通过情境模拟,增强文化体验

情境模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文化体验的有效手段。它旨在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文本所描述的世界之中,从而更直观地感受文化的魅力,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情境模拟的关键在于其真实性与互动性,即所创设的情境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文本背景,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情境模拟活动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角色扮演、实物操作、多媒体辅助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互动中体验文化,学习知识。

以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情境模拟的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四季的变换与文化的韵味。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四季更迭的精美图片或视频,配以悠扬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活动。具体操作为:教师可以为每组分配一个季节主题,如“春日赏花”、“夏夜星空”、“秋风落叶”、“冬雪皑皑”。各组学生需根据季节特点,准备相应的道具(如花朵、星星贴纸、落叶、雪花模型等),并设计场景和对话,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春日赏花”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扮演游客,在模拟的花园中漫步,欣赏花朵的美丽,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也可以加入诗词朗诵的环节,让学生朗诵与春天相关的古诗词,进一步体会春天的文化意蕴。在情境模拟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自由发挥,让情境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教师还应适时引导,确保情境模拟活动紧扣文本主题,达到教学目的。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融合经典诵读、借助文本赏析、通过情境模拟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其文化视野,提升其文化素养。未来,教师应继续深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维德.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 2020(1):1.

[2]赵治清.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 2020, 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