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阅读与表达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效果分析

作者

嵇晶晶

江苏省高邮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225600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语文阅读与表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以教学互动、思维发展和成效评估为核心,通过案例分析与教学实践的深入阐述,探究其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基于对目标学校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观察与反馈,本文旨在分析此模式的有效性,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与表达;一体化教学;实践效果

引言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阅读与表达作为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两大环节,其一体化教学模式正逐渐被推崇。一体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阅读与表达的相互融合与促进,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在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能力方面。该教学模式在各地小学的实施,展现了其在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巨大潜力,也带来一系列值得深入研究和总结的实践经验。

一、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1.1理论基础

阅读与表达一体化教学模式深受认知理论与社会建构主义的熏陶,它倡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态的交互和实践,自主地构建知识体系和技能网络。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范畴内,此模式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以体验式学习的方式挖掘文本深层含义,从而构建个人化的理解框架。同时通过表达环节,学生能够反思、修正和丰富他们的学习成果,这不仅是对语言知识的吸收,更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实践和提升。

这一教学模式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全面目标紧密相连,它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还包括他们运用语言解决问题、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知识与能力”层面,学生通过阅读与表达的互动,发展语言运用的技能;在“过程与方法”层面,他们学会如何从阅读中汲取信息,如何通过表达来深化理解;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参与和互动中培养了对语文的热爱,以及尊重和欣赏多元观点的胸怀。这一系列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在阅读与表达一体化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体现。

1.2实践路径

实践路径强调以阅读材料为依托,设计多元化的学习任务,如撰写书评、创作续篇或改编故事,甚至设计角色对话,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悟语言的精妙。小组合作模式促使学生在交流中深化理解,互相启发,以同伴间的互动来巩固和拓展思维。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他们适时介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培养独立见解,同时激发他们对信息的批判性分析能力。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不再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建构意义,教师的角色则由传统的传授者转型为学习旅程的策划者和支持者,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这种转变不仅强化了课堂的活力,也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提升了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

2.1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精心挑选富有启发性的阅读材料,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对话、主题研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语言的韵味和力量。教学策略强调融合与互动,以连贯的阅读理解、表达实践和反馈反思构建一个动态的学习循环,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展现出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能力,他们不仅能准确把握文本内涵,还能自信地运用语言进行创新表达和批判性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倡导互动交流,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协作中碰撞思想,激发思维火花。他们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通过探究和辩论,培养他们的独立见解和逻辑分析技能。同时教师运用多元评价手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评价内容涵盖理解力、表达力、批判思考以及团队合作等多方面,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进步。

教学模式持续优化,不断融入新的教学策略和工具,以保持教学的活力和吸引力。这种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环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提升。

2.2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显示,该小学五年级班级在阅读《老人与海》后,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次小组讨论活动,议题围绕“如何应对挑战”。学生在讨论中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模拟对话,深入挖掘人物面对困难时的心理与行动,这不仅促进了他们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他们随后共同创作并表演短剧,将理解与感悟具象化,提升了团队协作与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分析课堂记录和学生的剧本作品,可以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的深度、语言表达的精准度以及批判性思考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此外,这一过程也揭示了学生自我表达的信心增强,他们能更有效地将阅读体验转化为个人见解并以戏剧形式呈现,表明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三、教学成效评估与教师专业成长

3.1教学成效评估

教学成效的评估采用全面而立体的评价策略,涵盖笔试、口头表达、课堂互动与实践项目等多个维度。传统的纸笔测试仍占有一定比重,但更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考量。通过对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的贡献、项目作品的原创性和完成度的深入分析,一体化教学模式显示出了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深度参与的显著效果。在语言能力方面,学生在词汇量的积累、语法结构的运用上表现出明显的进步,能更准确、丰富地表达思想。尤为突出的是,该模式在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方面取得积极成果,他们展现出更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独立审视信息,提出独特见解;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以激发,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方案。这些进步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认知能力上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3.2教师专业成长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教师不仅是引导者,更是变革者和创新者,他们需要具备深厚的教育学识,以深入理解和诠释课程的核心价值,理解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以及掌握如何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教师应持续磨砺自身的沟通艺术,以便更有效地倾听学生的声音,洞察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同时设计并引导互动性强、富有创意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反思,教师能深化对教学策略的理解,发展出更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在教学合作中,教师群体形成知识共享的生态系统,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与融合,推动教学理念与实践的革新,进而优化课程设计,提升教学效能。借助线上线下的教师发展平台,教师得以拓宽视野,获取最新的教育资源,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难题,实现专业技能的迭代升级。这样的环境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推动其专业素养的提升,为他们提供持续发展的空间,进一步巩固和拓宽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结论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语文学科发展的趋势。其实践表明,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师的有效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促进其思维品质的提升。这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进一步探讨如何帮助教师克服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难题,以更好地发挥此模式的教学优势,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2]王荣生. 阅读教学教什么 [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3]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 [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4]张志公. 语文教育论集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5]赵金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1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