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
张庆喜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52396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模式单一、学风不佳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班级管理规定、创建良好氛围等解决方案。通过问卷调研、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等方法,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本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思想道德建设;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各行各业需要大批科技人才。”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发展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形势下,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再加上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少学生存在学习情绪消极、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不良、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辅导员管理思想落后、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2.研究意义与目的
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人类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只有有效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育过程的优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具体标准制定合理的对策;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充分认识管理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高职院校教育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才的输出,满足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诚信,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此外,还可以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和优良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使他们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3.研究方法
1、问卷调研法:于线上和线下对本校同学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面临的主要问题;调查学生对学校管理方式及学生手册要求的态度。
2、案例分析法:通过查阅、分析其他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案例,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做对比分析。
3、经验总结法:整理并分析本校以往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找出不足的问题,并调整其方法加以改进;对于有良好效果的管理工作方案,结合我校特色,加以创新应用。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1.高职院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管理制度是对高职院校有一定的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等一系列的管理行为。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但高职院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高校内部运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加,降低高校内部之间的运作效率,阻碍了高职院校科学有效的运作和高等教育院校质量的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大部分是按部就班进行,没有系统化的管理制度。虽然高职院校在之前形成有效的管理方法,但未能形成明确的规章制度。而某些高职院校对于新入职教师和新入学的学生,在管理制度上没有直接让他们学习的文件,所以他们只能通过老教师及高年纪学生的行为举止来获得日常工作和学习的经。
2.管理模式单一,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
高校的管理模式比较单一,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例如某些高校的教务处部门管理权责不明确,关于教务处的听课、课堂检查、课堂监督等一系列措施因制度过于粗糙而无法落实。这就导致了高校教学管理的不到位以及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一系列行为导致学生旷课、迟到、上课玩手机等都比较常见,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也不严格要求自己。
在高校的师资队伍中,某些高校缺乏系统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虽然高职院校努力引进一些高层次的专任教师,但这些教师的职前教师培训是比较缺乏的。高职院校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在学校层次方面更注重硬件设施建设,没有考虑教师队伍的体制机制建设。因此,某些新入职的教师盲目地探索自己的岗位,无法保证教学规律轻易的掌握,可能会使教师与学生的磨合出现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从而打击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3.学校学风不佳,集体观念淡薄
从前期的调查问卷以及与学生座谈中得知,部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参与自我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其中在高校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特别理想,就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还有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一定的自制力,不能处理好学习与娱乐方面的关系,导致部分学生玩游戏上瘾通宵不去上课,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及学习。
还有在学生群体中有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严重缺乏集体精神。例如在某些高校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当中,不愿意承担一些工作,只想在某些方面捞取好处,在集体观念上非常淡薄,价值观偏向于个人价值,对班集体不是很关心。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解决方式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应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这不仅影响学生管理的效率,更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健全。因此,辅导员应通过高效的管理平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主题班会、网络平台等,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形势和政治方向,发表个人见解和心得,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观念,自觉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党等家国情怀。
2.完善班级管理规定,打造良好学风
首先,辅导员应对班级成员具体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家庭情况、学习成绩和兴趣喜好、特殊困难等,以便在完善班级规定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管理规定更适应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辅导员应带领学生共同讨论和研究,完善相关细则和条例。例如,班级常规量化管理细则、班委选举条例等。通过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促进班务公开、公正、透明。再次,辅导员应重视班干部的精心选拔和培养,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和座谈等多种方式,选拔和任用思想可靠、学习认真、积极向上的班干部,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带领学生朝着共同目标共同努力。
3.创建良好氛围,增强学生凝聚力
定期和学生谈心,倾听学生倾诉,了解学生遇到的各种困难,及时沟通和解决。同时,对待学习困难或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真诚交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另外,尊重学生人格,以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风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助力。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
(2)重视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3)构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优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
(4)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四、结论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人才培养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生源复杂及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管理工作具有难度。本研究通过问卷调研、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等方法,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班级管理规定、创建良好氛围等解决方案。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应重视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进管理模式;建立更加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学生管理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加快管理创新步伐,为新时代高校自我发展和教育目标实现提供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