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作者

谢华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655800

摘要: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一种依靠现代机械装置、自动化技术,覆盖玉米从种植到管理直至收获的全链条机械化作业模式,融合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病虫害防治等重要技术。并采用智能化的收获机械、自动化系统,从而大幅提升玉米的生产效率,有效减少生产成本,并持续优化作物的产量、品质。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生产;栽培技术;意义

引言

玉米作为全球粮食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生产技术的革新、升级始终备受瞩目。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催生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诞生,这项技术为提高玉米生产效能、削减成本、确保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往,玉米种植主要依赖于密集的人力劳动,从播种至收获,每一步骤均需大量人力参与。伴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增速,以及城市化过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资源逐渐紧张,传统生产方式已难以适宜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推行并应用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成为应对当前农业生产挑战的关键手法。

1玉米机械化生产的意义和作用

机械化生产可以大幅缩减玉米生产周期,提生生产效率。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操作,机械化作业能大幅度削减劳动力需求,并减少劳动负担。机械化生产凭借其在生产过程中的高精度与一致性,显著减少物料损耗与资源浪费,从而有效降低整体生产成本。选用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每亩地能节省约540元的成本,并大幅度减少人工收割时的损失率。同时,机械化作业还能提升单位面积产量,一般增长幅度在15%到20%之间,为农民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收益。此外,机械化生产方式对生态保护也起到积极作用,能够一次性完成玉米的收割、去壳、脱粒、收集及装载等一系列作业,并实现秸秆的粉碎与还田,有力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这不仅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施用量,避免土地板结,还应抗旱保墒,培肥地力。另外秸秆粉碎还田还可以有效缓解秸秆焚烧问题,既高效利用资源,又阻挡环境污染以及火灾产生。

玉米机械化生产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推广科学的机械化设备与技术,可以推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高效化前行,带领农业向着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前行。这一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还促成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与结构调整,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坚实的基础。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在保障粮食安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机械化生产的应用,不仅提高玉米的产量与质量,还持续扩大粮食储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供应的稳定可靠。同时,机械化生产还能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增强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

2玉米机械化栽培技术

2.1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翻耕整地深度往往在18-25厘米之间,确保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生长。实行灭茬整地作业时,应确保根茬得到有效粉碎并还田,必要时还需人工清理,彻底去除根茬残留。若土壤容重偏高,需实施深松与镇压拖平作业,以保证土壤细碎且表面平整,方便后续的机械播种作业。选择玉米品种时,需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肥力、水分状况及有效积温等元素,挑选适宜的品种。播种前,需精心挑选种子,剔除受病虫害侵蚀及残缺不全的种子,确保种子纯度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7%。同时,采用药剂拌种措施,以增强种子的病虫害抵抗能力。此外,还需提前备好玉米种子、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等肥料、地膜及滴灌设备等必要物资,并根据种植需求将其运送至种植地点。准备好播种机械,并做好调试工作,保障机械性能良好,能够正常作业。

2.2播种技术

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窄行行距40-45厘米,宽行行距70-80厘米,株距保持在22-26厘米之间。这种种植方式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产量。将滴灌带铺设于地膜之下,能有效对农作物实施灌溉,这种方式具备增温、节水、保墒的效果,有助于提升出苗质量、最终产量。播种时,应将深度控制在4至6厘米之间,这是常规的播种深度,有利于种子正常发芽成长,尽管有时整体耕作层深度或特定条件下的播种深度可能达到40至60厘米,但一般条件下,4-6厘米的播种深度最为适宜。施肥时,应将肥料置于种子侧下方8至10厘米深处,每亩地施用约40公斤磷酸二铵作为底肥。采用机械化深施肥技术,可以显著提升肥料的利用效率。播种作业应选用高性能的播种机,这些机器具备精量播种、复式多功能以及智能化检测等功能,能够准确调控播种量、行距、施肥量、株距等关键参数,从而保证播种作业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例如,在玉米播种前或生长周期内,利用机械实行深度达30厘米以上的深松作业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播种或生长期间还需实行化肥的深施,其深度应控制在15至20厘米之间。深松作业能够有效破除土壤的犁底层结构,提升土壤的蓄水保墒性能,并增强其通透性、肥力。而化肥的深施则有助于减少化肥的流失与挥发,提高肥料的实际利用率,从而有力促使玉米的健康成长发育。

2.3田间管理

根据土壤墒情、玉米生长需求,合理控制滴灌时间和水量。确保玉米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供应。对玉米病虫害实行综合防控,需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手法。及时清理田间杂草与病株,以降低病虫害的传播、扩散风险。在玉米的生长阶段,适时过程耕除草作业,中耕能疏松土壤,促使根系发育;除草则可减少养分无谓消耗、病虫害的滋生氛围。参考玉米的生长状况与土壤肥力,合理追施化肥并适时灌溉,确保玉米生长过程中养分、水分的充足供应。收获时,采用玉米联合收获机开展机械化作业,这类机械能一次性完成收割、摘穗、集穗、脱皮及装车等多项任务,明显提升收获效率与质量。将收获的玉米实行晾晒或烘干处理,降低水分含量后储存于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避免玉米受潮发霉变质,确保储存质量。例如,当玉米植株长至30至40厘米高时,实行中耕并小培垄,以增强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在玉米到大喇叭口期时,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敌杀死等药剂,既能有效防治玉米螟的危害,又能促成玉米早熟并提高产量。

3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机械化栽培技术涵盖从播种前的筹备、播种技巧、田间管理直至收获与储存的全层面流程等。通过融合前沿的农业机械与农艺技术,能够大幅提升玉米产量与质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劳动强度,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曹永昌,宋晓彤,尹成林.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农机装备,2024:(01):16-18.

[2]孙海潮,张盼,张晓辉,张莹莹,史丽丽,卢道文,牛永锋,董文恒,李永江,庞文喜.鲜食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2022,42(02):116-118.

[3]李文成,李守玉,刘昌乐.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21,39(2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