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域数据网架构优化与性能提升
王晓玲 尹林 史俊涛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城域数据网络作为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承载着大量数据传输任务。面对数据流量激增、业务多样化和用户高服务质量需求,城域数据网需优化架构与性能。通过vBRAS部署、环形拓扑构建及IPv6+技术应用,可解决资源分配不均、提升网络可靠性和服务质量,实现智能高效的数据传输,支持智慧城市与数字经济的发展。这些策略旨在优化网络架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满足业务创新需求,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网络基础。
【关键词】:城域数据网 架构 性能 vBRAS
1引言
城域数据网作为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支撑政务、商业及民生数据传输,是智慧城市与数字经济的关键。面对数据流量激增、新型业务涌现及高品质服务需求,城域数据网遇到网络拥塞、延迟增加和资源分配不均等挑战。通过部署vBRAS技术、构建环形拓扑及引入IPv6+等措施,可优化网络架构,提高资源分配效率,增强网络可靠性与服务质量,支持业务创新,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为用户提供优质网络体验,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2 城域数据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城域数据网网络架构
城域数据网部署于省干承载网和接入网之间,旨在为该城市区域内的多类型业务提供接入服务,并确保这些业务具备卓越的安全性能与稳健的服务质量。它向上通过核心路由器上连至省网,向下通过接入网接入用户。
架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余设计不足、网络复杂度高、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安全风险、缺乏弹性等问题。
2.2 设备利用率不均衡
以某运营商省会城市城域网为例,2023年,该城域数据网用户数高达396万,主要包括宽带用户、电视用户、IDC以及专线用户。截止至23年年底,BRAS数量为120台,交换机153台。如表2所示,2023年BRAS上行带宽28960G,实际流量9258G,宽带利用率32%,与2022年6885G的峰值流量相比,增幅34%。120台BRAS分别分布在该城市的21个不同区县。
通过对120台BRAS的带宽利用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存在较大的差异,资源使用很不均衡。其中,有13台BRAS的带宽利用率超过了60%,在面对更加大量的用户时,很有可能出现现网用户网速慢、卡顿等现象。另一方面,有27台BRAS的带宽利用率低于10%,这意味着这些设备没有充分利用它们的带宽资源。
再通过对120台BRAS的槽位利用率进行分析,有超过一半的BRAS槽位利用率超过80%,甚至有38台BRAS槽位已完全插满。
具体而言,120台BRAS设备的带宽利用率仅为32%,表明网络资源并未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其中,部分BRAS设备的带宽利用率超过60%,接近饱和状态,可能导致用户网络体验变差,如网速下降、连接不稳定等;而另外有近半数BRAS的带宽利用率却不足10%,显示出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此外,槽位利用率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状,多数BRAS的槽位使用率超过80%,有的甚至达到饱和,这不仅限制了网络的扩展能力,也增加了维护难度。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
BRAS建设常滞后于OLT等业务接入,如TYSBJ BRAS用户数超4万需新增BRAS 02,但OLT先建成时,只能先接入现有BRAS 01。维护割接困难,尤其是专线业务,因其IP地址固定,用户不愿变更,导致难以从BRAS 01割接到BRAS 02。此外,传输资源不足,如新建OLT无法直连BRAS 02,因管道不通或传输建设滞后。网络建设期间,数据统计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日常运营状况,影响决策准确性。
2.3 故障分析
从分析2023年某运营商省会城市城域数据网的故障记录,可以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的故障及其特点,链路中断或闪断发生69次,设备故障发生2次,单板故障10次,核心端口故障26次。
城域数据网面临多种故障,包括链路中断(如青羊大道BAS01到黄苑东街SW01)、设备故障(如高新BRAS01离线)、单板故障(如青羊大道BAS01单板温度异常)和核心端口故障(如都江堰BAS02到核心RT07链路中断)。这些故障由光路中断、设备老化、电源故障等因素引起,导致服务中断、功能丧失,严重影响网络稳定性和数据传输。为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亟需优化网络架构,提升资源分配效率、网络可靠性和服务质量,确保数据传输畅通,推动智慧城市发展。
3 城域数据网架构优化与性能提升策略
为有效应对上述挑战,本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旨在通过多维度的优化措施,提升城域数据网的网络性能与智能化,实现城域数据网的全面升级。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核心策略:vBRAS部署、环形拓扑结构、引入IPv6+新技术。
3.1 部署vBRAS,提升资源利用率
vBRAS技术[1]通过分离BRAS的控制面(BRAS-CP)和数据转发面(BRAS-UP),引入云化和虚拟化,革新网络架构。BRAS-CP在云平台实现用户认证、计费等功能,提高灵活性和扩展性;BRAS-UP专注流量转发和QoS保障,依赖高性能硬件。分离设计使控制面能集中管理多个转发面单元,提升运营效率,简化业务部署,增强资源利用,推动系统开放性和兼容性。行业已探索出三种主要应用模式。
(1)转控一体化,集成传输与控制功能于同一虚拟机,实现软硬件解耦;
(2)转发与控制模块分别部署在独立虚拟机上,实现物理分离;
(3)专用设备转控分离,控制面位于x86服务器,转发面基于高性能硬件,采用混合部署策略。
在某省会城市城域数据网中部署vBRAS,既要考虑如何解决传统BRAS存在的问题,也要考虑现网情况,实现网络平滑演进。鉴于一体化模式vBRAS属于转控紧耦,存在与传统BRAS同样的问题,因此vBRAS部署一般考虑采用转控分离模式和专用设备转控分离模式来部署vBRAS,该部署策略细分为初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逐步推进的阶段规划。
3.2 采用环形拓扑,构建新型城域网架构
城域数据网采用的传统层次化架构面临多级跳转导致的延迟增加、单点故障风险及网络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环形拓扑[2]通过闭环连接提供多路径选择,增强网络冗余性和可靠性,确保业务连续性和数据传输不间断,同时平衡流量,避免局部过载。优化措施包括引入Spine-Leaf架构减少跳数、VLAN/VXLAN分段隔离、SDN技术提升灵活性、NFV降低成本、MEC支持实时应用及强化安全监控,共同提升网络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适应现代业务需求,为智慧城市建设、5G应用部署奠定基础。
3.3 引入IPv6+新技术,打造智能城域网
IPv6+技术[3]在原有IPv6基础上集成了SRv6、随流检测、网络切片等先进功能,解决了地址资源枯竭问题,提升了网络灵活性和智能化。SRv6简化网络架构,支持路径灵活编程和业务快速部署;随流检测技术实现流量精细监控与优化;网络切片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不同业务需求;集成的安全机制增强了网络安全。结合SDN与NFV,IPv6+促进了网络自动化运维,加速了边缘计算与分布式服务发展,为智能城市、工业物联网等应用提供低延迟、高效率的数据处理平台,构建了一个高度智能化、安全、高效的城域网络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城域数据网的架构优化与性能提升策略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我们已明确了当前网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包括网络扁平化、IDC/CDN接入优化、BRAS双机热备、vBRAS部署、采用环形拓扑以及引入IPv6+新技术等一系列解决方案。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有效提升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分配均衡性,还显著增强了网络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更稳定、高效的网络环境,同时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数字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波.CMNet vBRAS现网应用方案探讨[J].移动通信,2018,42(3)
[2]朱军峰,邓大冲.云网融合下的新型城域网演进方案[J].江苏通信,2023,39(04):43-48+73.
[3]张韵虹.铁路数据通信网IPv6+技术应用研究[J/OL].铁道通信信号,1-9[202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