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育人:化工精馏安全控制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沈张迪
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浙江省平湖市 314200
摘要:本文聚焦于中职化工精馏安全控制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旨在提升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安全意识与技能。文章揭示了当前化工精馏安全控制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强调了教学模式创新的紧迫性。论文提出了一种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入企业案例、实践教学和仿真软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项研究为化工中职教育中安全控制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对培养具有安全素养的化工专业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校企协同;教学模式创新;化工精馏;安全控制;中职教育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化工行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对于具备安全控制技能的专业人才。然而,传统的化工中职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主要体现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割裂,教学方法的单一,以及安全教育的碎片化。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安全控制这一关键环节上,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与安全素养。
教育改革的新浪潮强调了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即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满足产业界对技术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化工专业教育应当顺应这一趋势,创新教学模式,将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和案例融入课堂,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并解决真实的工业安全问题,从而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安全意识。
二、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2.1 教学模式设计
在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背景下,化工精馏安全控制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旨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安全控制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新模式的核心是通过企业参与、情境模拟与项目导向,打破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内容设计上,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在保留经典精馏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和分析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的安全问题。课程不仅涵盖设备操作、工艺参数控制,还包含安全法规、事故案例分析和应急处理策略。通过这些案例,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上,提倡多元化与互动性。引入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化工精馏工厂的安全控制项目,从设计、实施到评估,全程参与,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利用仿真软件进行虚拟操作,让学生在安全环境中模拟精馏过程,体验设备操作,熟悉安全规程,提高其在复杂情况下的判断和应对能力。同时,引入企业导师,定期进行现场教学和指导,使学生能直接从行业专家那里获取经验和实践知识。
(三)评价体系的改革也是教学模式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仅以传统的笔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是将学生的实践操作、项目成果、企业导师评价、安全意识培养等多方面纳入考核。这种全面评价机制鼓励学生重视实际操作和安全素养的提升,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更全面的学生表现反馈。
通过上述教学模式设计,旨在营造一个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对化工精馏安全控制的深入理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具备高度安全意识的化工专业人才。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将为化工中职教育提供新的教学参考,对推动整个行业的人才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
2.2 教学模式实施与案例分析
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在化工精馏安全控制课程中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和逐步实践的过程。首先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并通过与多家化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教学实践的深入。
(一)在实施过程中,引入了企业实际案例,如某大型化工厂在精馏操作中遇到的安全问题,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安全控制的重要性。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理论知识的应用,更让学生体验到真实工作环境中的挑战,增强了他们对安全操作的认识。
(二)设置了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教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模拟精馏工厂的安全控制项目。例如,学生被要求设计一个安全应急响应方案,包括设备故障诊断、安全规程执行和事故后评估。这样的项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也让他们在模拟实践中熟悉了安全控制的各个环节。
(三)仿真软件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另一大亮点。引入了精馏过程仿真软件,如1+X考证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操作精馏塔,调整参数,学习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确保操作安全。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既降低了实际操作中的安全风险,又让学生有机会在无压力的环境中反复练习,提高操作技能。
以A化工集团为例,与其深度合作,建立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在基地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学习,期间他们参与了精馏设备的日常维护、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通过与企业的员工一同工作,学生不仅熟悉了真实的化工生产环境,还提高了对安全控制操作的实操技能。
教学效果的初步反馈显示,新模式下的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显著提升,安全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在模拟项目和仿真操作中的表现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更重要的是,他们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使得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环境,为企业提供了亟需的安全素养人才。
总结,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在化工精馏安全控制课程中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也为企业提供了符合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种模式的成功应用为化工中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对未来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三、教学效果评估
在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后,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以期了解新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安全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影响,同时,也对教学模式本身进行了反思,以期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持续优化。
总体而言,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在化工精馏安全控制课程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也认识到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根据学生需求、行业变化以及反馈信息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未来,计划进一步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引入更多的企业真实项目,同时,还将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混合式学习和在线教育资源的利用,以期培养出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化工专业人才。此外,也将探索如何量化评估学生的安全素养提升,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迁移能力,以确保的教学改革成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秦洪庆.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化工过程模拟教学模式[J].《枣庄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107-114,共8页
[2] 陈长美.基于校企合作一课双师协同教学模式下企业兼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辽宁丝绸》,2024年第2期115-117,共3页
[3] 陈博.试论校企协同育人视域下《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模式[J].《环球慈善》,2024年第8期0037-0039,共3页
[4] 廖韵如.校企协同育人视域下高职《物流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4年第5期133-136,共4页
[5] 姚婷.大思政背景下财经新闻报道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路径[J].《高教学刊》,2024年第25期115-118,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