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研究》

作者

常露鹏

榆林高新中学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是适应最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而提炼出来的一种课堂本质。是在课堂情境中以“问题”的串联为内在线索,师生课堂互动为外在形式。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高效处理课堂问题,发掘学生的潜力和能力。课堂活动分探究前,探究中,探究后三部分,三部分又分成八小部,所以形成三层八步的课堂构架。

关键词:课堂探究;情境;问题;教与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比较著名的有陕西宜川中学教学模式、河北衡水中学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等。不管哪种模式要想长期有效的发展下去,必然会回归到最初的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不是关注知识的传授。数学是学生成长中多元智能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在新课改教育的浪潮中,数学的教学改革必须关注学生主体的核心素养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数学思维逻辑的培养和能力提高。这种培养需要贯穿整个数学教学课堂中,所以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应运而生。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的首要目标永远是独立思考和判断,而非特定的知识”[3]。这也是我们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中心思想之所在。通过近一年的本课题研究,现初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做如下总结。

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的形式,通过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转化成一个个问题,由问题串联层层推进,形成强有力的逻辑性、严密性、科学性、针对性等。

创立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载体,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化需要创设情境,给学生构建一个思维的适应区,由情境导入对数学知识的疑问、猜想,进而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案,乃至发现规律。所以探究式教学需要老师提前备课,准备材料,良好的前期准备是课堂成功的前提条件,对老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探究式教学是教与学的共同体,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自我展示,思维训练等课堂学习形式,体现学生为主体下的教师主导教学,努力创造和谐、民主、互敬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实践,自我锻炼,自我促进,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发展和提高。

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探究式教学需要借助多媒体来教学,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方式体现,受到学生的喜欢,有效的帮助教师创设情境,活动问题化,展示动态化,效率最大化,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完成授课,也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时效性,可是如果不根据学情的多媒体教学,可能导致学生反映不过来,课堂效果又会大打折扣,所以多媒体的教学需要借助课堂记录单,教师可以提前对相关问题制作成课堂实记录单在课堂让学生辅助学习。避免了多媒体一遍过的弊端,也为学生课后学习资料整理有了依据,也更有助于对中等生的培养,重拾课堂自信心。

探究式教学需要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阐述,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需要其他同学的意见、建议来辅助,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强调。记忆不是目标,应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探究式教学重要环节包括对知识的应用环节,应用可以简单也可以难,要根据探究内容来抉择。简单的题型独自思考解决,复杂的题型仍然需要探究,层层推进,否则难度较大,探究应用效果不大,适得其反。所以应用环节的习题设置需要根据课堂和课程需要适当的选择,这也是对教师整合资源的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学模式本质要求。但是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虽然认同,可是很多老师还是不愿意接受。现在就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探究式教学是为了探究结论而探究,不是问题越多就越好,问题多了反而是一种累赘,问题的设置需要根据学情精心设置,且根据教学过程中的情况,及时整合和替换问题,使之更加适合课堂。需要老师有较强的课堂机智,调整课堂,把控全局的能力。

2.探究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主体和老师主导的关系。学生先独自思考,同桌思考,小组交流等探究形式,要顾及大部分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调整课堂,得出结论。学生探究老师也要参与,引导方向,但不可操之过急,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指点迷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敢表达。

3.要注意时效性。问题的设置要有目标,要有时间提醒,借助多媒体,课堂记录单辅助学生探究,不可过急,也不可过慢,确保反馈及时,灵活开展活动。

4.探究活动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积极地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想换位思考学生问题,平等的和学生对话交流,及时的对学生的进步和成功进行表扬,对于学困生,要及时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他们获得肯定和自信,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并积极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04).

[2]仪蕾.对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应用[J].

[3]书育先生.教育的目的在哲学领域的探索[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