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的全媒体传播方法
陈国超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 610400
摘要:当前,民办高校在教育市场中面临激烈竞争,品牌建设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挑战。许多民办高校往往因历史较短、社会认可度低而在招生和师资引进方面遭遇瓶颈。品牌影响力不足不仅限制了优质生源的获取,也影响了与企业、政府的合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媒体传播为这些高校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全媒体传播,以其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提升高校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精准定位和差异化传播策略,民办高校可以更好地展示自身特色,塑造积极的品牌形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持久的发展动力。这不仅有助于拓展教育市场空间,也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探索。
关键词:民办高校;品牌建设;全媒体传播
一、全媒体传播概念及其特点
在数字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全媒体传播已成为现代传播学中的重要概念。全媒体传播是指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资源,通过多渠道、多平台进行信息的发布与互动。传统媒体诸如报纸、电视、广播等,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受众基础,其权威性和信任度仍然被大多数人认可。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兴媒体如社交媒体、视频平台和移动应用迅速崛起,形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互动传播环境。
全媒体传播的首要特点是其高度的互动性。在传统媒体场景中,信息传递往往是单向的,即从传播者传递给受众。然而,全媒体传播打破了这一界限,建立了双向甚至多向的沟通模式。受众不仅是信息接收者,更是参与者和信息创造者。这种互动性提升了受众的参与感和黏性,使得传播效果更加显著。
多元性是全媒体传播的另一大特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的兴趣及关注点变得更加多样化,全媒体传播通过整合各种媒体形式和内容种类,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视频、音频、图文、直播等多种表达形式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传播平台上,为受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体验。这种多元性不仅增强了信息传达的灵活性,也提高了传播的覆盖率和影响力。
即时性则是全媒体传播的一大核心优势。由于互联网的即时性,信息的传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重大事件或者热点话题中,全媒体传播能够迅速集结广泛的注意力,实现信息的快速扩散。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终端设备,实时获取最新的信息动态。这种信息的快速流动性极大地提升了传播效率,也使社会能够迅速对变化作出反应。
二、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的现状分析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民办高校的品牌建设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品牌认知度和认可度的问题。由于历史较短、缺乏显著的办学积淀,民办高校往往在社会认知中处于劣势地位。一方面,其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可能被社会公众低估;另一方面,部分民办高校因不规范办学,导致整体行业形象受损,进一步加剧了公众信任的缺失。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使得即便有些民办高校在某些专业领域具备较高水平,也难以在短期内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在品牌宣传策略上,目前民办高校通常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策略,但其效果参差不齐。传统的广告投放、招生简章、校报宣传等手段,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作用,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其吸引力和影响力大幅减弱。另外,一些高校投入大量资源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品牌营销,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等渠道与潜在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互动,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品牌的曝光率。然而,由于缺乏系统性规划和品牌定位模糊,导致一些策划流于表面,未能形成有效的品牌辨识度。
此外,许多民办高校开始尝试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和创建独特的校园文化来提高品牌认可度。例如,开设具有地方特色或国际合作背景的特色课程,或举办学术论坛、文化节等活动以增加品牌的认知深度。然而,这些活动的影响力大多局限在校园内外的一小部分人群中,未能实现大范围的品牌传播。
三、全媒体传播方法在民办高校品牌建设中的应用
1、多元化传播渠道的整合
(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
在民办高校品牌建设中,多元化传播渠道的整合是提升传播效果的关键。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和广播,具有广泛的可信度和覆盖面,对建立权威性的品牌形象尤为重要。然而,仅依赖传统媒体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信息传播的需求。因此,高校需要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有效融合,以实现更广泛的品牌传播。新媒体,如社交媒体平台、博客和视频网站,具有传播迅速、互动性强和受众精准的特点。通过在传统媒体上塑造权威形象,并在新媒体上进行更为亲民和日常化的内容交流,可以实现品牌形象的全面塑造。例如,高校可以通过电视新闻报道提升自己的学术权威性,同时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与潜在学生进行直接对话,推送动态校园生活的影像和故事,展示积极的校园文化。
(2)社交媒体、官方网站、新闻媒体的综合应用策略
在综合应用策略上,高校需要制定整体传播战略,以实现不同媒体平台的协同效应。官方网站作为品牌信息的权威来源,应确保内容的及时更新与真实性,并链接至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形成信息的闭环传播。通过社交媒体,可以进行更加灵活和创意的活动,例如举办在线讲座、主题互动,以及通过学生社群分享校园生活。新闻媒体则可用于发布重大活动和成就,巩固品牌的公众影响力。学校可以通过与当地和全国性新闻媒体合作,发布成功案例、研究突破和社会贡献,提升学校在大众层面的知名度和声望。
2、内容策略的创新
(1)定位目标受众
在全媒体传播中,明确目标受众是内容策略成功的前提。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民办高校应制定定向传播的策略。潜在学生及其家长关注的是学校的教育质量、就业前景和校园生活,因此传播内容应强调学科优势、校友成功故事以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对于社会公众,内容应更多聚焦于学校对社会的贡献,例如公益活动、绿色校园建设等。而对用人单位来说,展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践经验,以及与企业合作的项目与成果,能为学校的品牌形象加分。
(2)内容创意与随时代更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内容创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高校需要紧跟时代潮流,结合当下热点,制作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内容。例如,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校园全景导览,增强潜在学生对校园环境的直观感受。此外,定期更新的内容也是保持品牌活力的关键。不仅需要及时发布新闻事件和活动预告,还应注重持续的内容创造,如系列采访、学生作品展示、行业专家讲座等,以保持受众的参与热情。
3、互动传播与公众参与
互动性传播工具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用户参与度和品牌忠诚度。例如,开设官方抖音号,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吸引年轻受众参与互动。这些互动不仅有助于提高用户对学校品牌的认同感,还可以通过用户生成内容的形式,增强品牌传播的多元性和真实性。此外,民办高校还可以利用在线论坛、问答平台等工具,建立沟通的桥梁,通过快速回复和互动增强用户体验。举办问卷调查、在线投票等活动,也有助于收集反馈,优化传播内容。案例显示,利用社交媒体和直播技术可以极大增强互动性。例如,某些高校通过在毕业季举办“云毕业典礼”,吸引了大量师生、校友和社会人士的关注和参与。这类活动不仅仅是在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也成为创新传播方式的新标杆。通过这些活泼而内容丰富的互动形式,民办高校在全媒体传播中,能够不断提升与受众的联系与黏性,逐步打造出具有深厚影响力和良好口碑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党建品牌打造与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路径探析[J]. 王聪.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07)
[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品牌建设策略研究. 耿利红.品牌研究,2020(04)
作者简介:陈国超(1989年11月-),男,汉族,,甘肃张掖人,大学本科,助教、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新闻策划、新媒体运营策略、受众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