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实践研究

作者

何泽军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第二中学 663416

摘要:本文聚焦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实践应用。阐述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巧设问题链条、借助实验情境、开展小组合作等对策,探讨了如何有效运用问题导学法提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效果。研究表明,问题导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为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问题导学法

物理知识体系的基础在于初中物理概念,学生对这些概念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他们后续学习物理知识和应用的能力。但是,通常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学生多数时间是在被动地吸收知识,缺少了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这使得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学习的热情也不够高涨。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策略,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究和创新思维。将问题导学法应用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有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物理概念的核心,从而提升学习物理的成效。因此,深入探讨问题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运用,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1巧设问题链条,搭建概念认知阶梯

在中学物理概念的教授过程中,巧妙地构建问题链是运用问题引导学习法的核心。问题链宛如一系列阶梯,能够带领学生逐步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在设计问题链时,教师需充分顾及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物理概念的逻辑框架,确保问题既具有层次性又富有启发性。以“密度”概念为例,教师可先展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数据,随后提出首个问题:“质量与体积在不同物质间存在怎样的联系?”此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数据,发现质量与体积比值的差异,从而引入密度的基础概念。继而,教师可提出第二个问题:“如何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此问题激励学生思考如何精确表达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进而引出密度的定义。随后,教师可提出第三个问题:“密度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如何进行单位转换?”此问题助于学生掌握密度的单位及其计算方法。最终,教师可提出一个扩展性问题:“日常生活中哪些方面应用了密度的知识?”此问题促使学生将所学的密度概念应用于实际,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这样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密度概念,并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此外,问题链的设计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在设计问题链时,教师应注意问题难度的适宜性,既让学生能够思考并解决问题,又需保持一定的挑战性,避免问题过于简单或复杂,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效。

2借助实验情境,激发问题探究热情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实验,教师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形象、活泼的学习氛围,点燃他们探索问题的热情。教师可以运用示范实验和小组合作实验等手段,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来解答这些问题。例如,在教授“浮力”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实验:将木块和铁块分别浸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浮沉状态。随后,教师提出疑问:“为何木块能在水面漂浮,而铁块却沉入水底?”这个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并探究影响浮力的因素。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及液体密度有关,从而引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情境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还能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找到答案,从而加深对浮力概念的理解。同时,实验情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组织实验教学时,教师需确保实验的安全与可行性,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实验现象,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3开展小组合作,深化概念理解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在问题导学法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电路连接”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电路元件,如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等,让学生合作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使灯泡发光。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如灯泡不亮、电池发热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合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如“如何改变灯泡的亮度?”“如何连接一个并联电路?”让学生在小组中继续讨论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交流和合作中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拓宽思维视野。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能力和特点,能够相互补充。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和监督,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反馈,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巧设问题链条、借助实验情境、开展小组合作等对策,能够有效地运用问题导学法提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效果。巧设问题链条能够搭建概念认知阶梯,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借助实验情境能够激发问题探究热情,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物理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开展小组合作能够深化概念理解应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蔡世娟. 基于PhET辅助初中物理抽象概念的教学实践——以“电流”概念教学为例[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5, (08): 36-38.

[2]薛原, 吴卫锋. 聚焦核心素养 突出实践育人——鲁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编修简介及使用建议[J]. 物理教师, 2025, 46 (03): 13-17.

[3]刘长君, 褚军. 基于“整体—优化—创新”的课堂教学内容重构——以初中物理重要概念“密度”教学为例[J]. 物理教师, 2025, 46 (01): 30-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