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张兆玖
150429198207160313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遥感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首先阐述土地资源调查的重要性与意义,接着详细介绍遥感测绘技术在土地类型识别、土地覆盖变化检测、土地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分析其在提高调查效率、保证数据准确性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结合当前科技发展趋势,对遥感测绘技术未来在高分辨率、多源数据融合、智能化处理等方向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高效开展以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遥感测绘技术;土地资源调查;应用;发展趋势
一、引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以及生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全面地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利用状况等信息,是合理规划土地、有效保护耕地、科学管理土地资源的前提。传统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存在效率低、周期长、精度有限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土地资源管理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测绘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土地资源调查的重要手段,在提高调查精度和效率、实时监测土地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遥感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对于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水平、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2.1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土地资源调查旨在全面、准确地获取土地资源的各类信息,包括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现状以及权属状况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促进生态平衡的维护;明晰土地权属,减少土地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2.2 传统土地资源调查方法及其局限性
传统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地形图测绘等。实地调查是通过调查人员深入现场,采用测量、观察、访问等方式获取土地信息。地形图测绘则是利用地形测量仪器,对地面进行测量并绘制地形图。然而,这些传统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实地调查工作量大、效率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大,在一些偏远地区或复杂地形区域难以开展;调查精度易受人为因素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地形图测绘更新周期长,难以反映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
三、遥感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3.1 土地类型识别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等进行分析,可以准确识别不同的土地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等。利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处理,将影像中的像元划分到不同的土地类型类别中,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直观展示土地类型的分布情况。例如,耕地通常具有规则的形状和较为均一的光谱特征,在遥感影像上呈现出整齐的块状分布;林地则表现为绿色色调,纹理较为粗糙,形状不规则。
3.2 土地覆盖变化检测
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能够及时发现土地覆盖的变化情况,如耕地的减少、城市的扩张、林地的砍伐等。通过图像差值法、分类后比较法等技术手段,对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土地覆盖变化的信息,并对变化的类型、范围和面积进行精确计算。这有助于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和保护。
3.3 土地质量评估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多光谱、高光谱数据,可以对土地质量进行评估。通过分析土壤的光谱特征,可以推断土壤的质地、肥力、酸碱度等指标;监测植被的生长状况,如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等,间接反映土地的质量状况。例如,健康的植被在近红外波段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而受到病虫害或土壤肥力不足影响的植被,其光谱特征会发生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土地质量的优劣,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改良提供指导。
3.4 耕地保护与监测
遥感测绘技术在耕地保护与监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定期监测耕地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及时发现耕地被占用、破坏等违法行为,为耕地保护执法提供有力证据。同时,利用遥感数据可以对耕地的质量进行动态评估,掌握耕地质量的变化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例如,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清晰地识别出耕地中的违法建筑、非农建设占用等情况,及时进行制止和查处。
3.5 生态环境监测
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遥感测绘技术可用于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如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湿地面积的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等。通过对生态环境指标的监测和分析,评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例如,利用遥感影像可以监测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及时发现森林砍伐、森林火灾等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采取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
四、遥感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发展趋势
4.1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卫星的分辨率将进一步提高,能够获取更加细微的土地信息。未来,亚米级甚至更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将成为常态,这将有助于更精确地识别土地类型、监测土地变化,满足土地资源调查对高精度数据的需求。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将在城市土地利用调查、农村宅基地调查等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土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4.2 多源数据融合与分析
单一的遥感数据源往往存在局限性,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土地资源的状况。未来,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将光学遥感数据、雷达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等多种数据源进行融合,充分发挥各数据源的优势,实现对土地资源信息的全面、准确提取和分析。例如,光学遥感数据在识别土地类型和植被覆盖方面具有优势,而雷达遥感数据则不受天气和光照条件的限制,在监测地形地貌和土壤水分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将两者融合可以获取更丰富、更准确的土地信息。
4.3 智能化处理与分析技术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智能化技术将逐渐应用于遥感测绘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中。通过建立智能化的模型和算法,可以实现对遥感影像的自动分类、目标识别、变化检测等功能,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工干预。例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遥感影像进行训练,使其能够自动识别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大大提高了分类的精度和速度。智能化处理与分析技术还可以对大量的历史遥感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预测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为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五、结论
遥感测绘技术凭借其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分辨率高、受地面条件限制小等特点,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土地类型识别、土地覆盖变化检测、土地质量评估、耕地保护与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等多个方面。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可以看出,遥感测绘技术显著提高了土地资源调查的效率和精度,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领域呈现出高分辨率、多源数据融合、智能化处理、与其他技术集成应用以及小型化低成本遥感平台发展等趋势。未来,遥感测绘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在土地资源调查和管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文, 龚健雅, 王密.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s for Chinese land observation satellites[J].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报(英文版), 2014, 17(2): 102-109.
[2] 张永生. 遥感原理与应用[M]. 科学出版社, 2019.
[3] 汤国安, 杨昕.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M]. 科学出版社,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