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主题班会课实施激情德育的路径

作者

钱俊琦

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江苏宜兴 214200

引言

高中主题班会课是德育主要阵地,但是以往德育方式大多是以教师理论说教为主,整个德育活动缺少激情,无法满足学生情感需求,所以德育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无法真正凸显主题班会课价值。而激情德育则有所不同,其旨在基于学生情感需求在主题班会课上创新德育活动,班主任需要巧借情感激励手段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以便学生能够自觉、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思考及活动实践中,从而真正助力学生情感、道德及智力等多方面发展。由此可见,高中主题班会课实施激情德育可谓是意义非常,而本文也就其实践展开了如下思索:

一、激情德育相关概述

(一)激情德育内涵

激情德育强调以激昂情感为先导,激活学生德育认知、引领学生践行良好道德品质,是对传统灌输式德育模式的创新,旨在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驱动下形成有效理解及情感共鸣,从而提升德育实施效果 [1]。相较于以往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激情德育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方式,强调作用于学生情感,所以班主任需要在主题班会课上,关注学生情感需求,以恰当的方法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这样才能真正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同时将德育思想及班会主题根植于学生内心,以此充分凸显德育积极作用。

(二)激情德育实施意义

高中主题班会课实施激情德育意义非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增强学生自信心。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性格及行为品质日渐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成长而言意义非常。高中生只有具备较强自信心,才能以较佳的状态参与到学习及生活中,并且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勇往直前。为此,高中主题班会课在开展时,自然要加大对学生自信心培养,而激情德育在主题班会课中的事实,则能利用德育主题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借此激活学生责任意识及自信心,以便学生以充满激情的意志及品质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另一方面,能提升德育吸引力。高中主题班会课实施激情德育,不仅能创新德育实施方式,还能让主题班会课因此而更为多样、有趣、生动,在提升德育吸引力的同时,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及德育认知,从而切实提升德育实效 [2]。由此可见,高中主题班会课实施激情德育能提升德育吸引力,以便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学习及实践中,以此高效达成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

二、高中主题班会课德育实施现状

(一)主题班会课德育形式较为单

分析以往高中主题班会课即可发现,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时形式较为单一,大多是以教师单方面说教为主,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度及积极性,学生很难发自内心地接受,进而影响德育实施效果。具体而言,班主任在德育主题班会课上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整个德育活动开展大多是教师一手包办,不管是德育主题选择亦或者是德育方案设计、活动实施学生都缺少参与机会,这种情况下学生德育主题班会参与热情不足,最终影响德育实施效果。

(二)主题班会课德育内容较为繁杂

高中主题班会课要想有效实施德育,需要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年龄及心理等多方面情况确定德育主题,然后整个班会活动都需要围绕着德育主题推进。可是,分析当下高中班会课德育实施情况却发现,部分班主任在主题班会课上忽视了德育主题的重要性,促使班会德育内容较为繁杂,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德育内容与班会主题不相符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自然也就无法体现德育价值,进而影响主题班会课实施效果[3]。

(三)主题班会课学生参与度不足

主题班会课强调的是全员参与,而非个别学生的表演,但是就高中主题班会课德育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却发现有部分教师在班会课上却经常忽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得整个德育主题班会课大多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亦或者是个别学生展示的舞台,无法有效借此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化成长。

三、高中主题班会课实施激情德育的原则

(一)情感性原则

高中主题班会课要想实施激情德育,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坚持“情感性”原则,即要在主题班会课上加大对学生情感需求的关注,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身心发展情况为学生合理选择德育主题,而且德育活动开展也需关注学生情感诉求,借助多元活动引发学生激情参与热情,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激情德育在高中主题班会课中顺利事实。总之,激情德育要求高中班主任在主题班会课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积极情感需求,以此助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德育主题班会活动中。

(二)教育性原则

主题班会作为班主任工作重要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让学生塑造正确三观及良好道德品质 [4]。为此,高中主题班会课要想有效实施激情德育,首要任务就是要着重凸显出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性”,教师在激情德育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先先对教育主题进行精准定位,确保主题具有教育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主题班会课上得到成长。例如,在“诚信”主题班会课上,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情感需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出德育主题,还需着重凸显出该主题的教育性,让学生在真实案例驱动下发表自身看法,这样才能有效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正确道德品质形成。

(三)真实性原则

高中主题班会课在实施激情德育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实施效果,班主任还需要坚持“真实性”原则,这也是主题班会教育出发点与落脚点。因此,班主任要在激情德育实施过程中,避免出现假大空等情况,确保德育主题的真实性,尽可能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合理选择德育主题,这样才能贴近学生心理、满足社会发展要求,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主题班会课中,以此真正达成激情德育效果。具体而言,班主任在为学生挑选德育主题之前,最好是能先对班级学生进行调查,借此了解学生兴趣偏好、身心发展情况及思想动态,此后再贴近学生生活合理选择德育主题,这样学生就能在其感兴趣的主题驱动下激情参与到德育主题班会课中,以此提升激情德育实施效果。

四、高中主题班会课实施激情德育的路径

(一)明确目标,点燃学生激情

高中主题班会课实施激情德育,需要班主任先明确德育主题班会课目标及内容,然后再借助激情德育激发学生德育参与热情,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主题班会课学习及思考中,以便高效达成主题班会课德育实施目标 [5]。对于学生而言,主题班会课目标可谓是激情德育实施出发点与落脚点,确定主题班会课目标能为激情德育实施提供目标导向,所以班主任在激情德育实施之前,可以先明确主题班会课实施目标,这样才能为后续激情德育实施提供导向。以“逐梦启航,强国有我”主题班会为例,教师在实施激情德育之前即可从多方面出发为学生设定如下目标:1)掌握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2)能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学业、技能与社交发展等多项目标,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3)能够树立起正确职业观及价值观,同时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职业责任。而在明确主题班会课目标后,教师即可以此为导向为学生合理设计激情德育活动,这样才能确保目标在激情德育实践中得以实现,切实提升高中主题班会课实施效果。

(二)贴近生活,精选德育主题

主题是高中班会课核心,也是贯穿整个班会课的主线,从某些方面而言,高中主题班会课主题选择会直接对激情德育实施效果造成影响。为此,高中主题班会课在实施激情德育时,一定要意识到主题选择的重要性,并且在选择时充分考虑高中生身心发展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困惑为学生合理选择主题,这不仅能确保德育主题贴近学生生活,还能确保整个主题班会课具有教育意义及启发意义,借此帮助学生在激情德育活动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及思想认知,从而切实提升激情德育实施效果。具体而言,班主任要在激情德育实施之前,加大对班级学生的观察,在了解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后,基于学生共性、普遍性问题为学生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德育主题,以此激活学生主题班会课参与热情 [6]。例如,不少高中生因为处在人生转折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十分迷茫,甚至缺少学习及前进的动力及热情,此时教师即可在主题班会课上结合时代热点话题为学生设计一个“学习先进精神,立志报效祖国”的班会主题,然后再班会课上围绕着2024 年 12 月亮相的两款第六代战斗机为学生介绍先进武器背后的人物故事,借由钱学森、邓稼先、彭桓武等伟大科学家对学生展开激情德育,这样学生不仅能在故事聆听中主动参与到主题班会课学习中,还能利用这些榜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抗挫折教育,以此有效助力学生学习他们身上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品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及思想认知形成。

(三)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高中主题班会课激情德育实施效果,与班主任教育方法有关。情境教学是引发学生德育共鸣、增进学生德育理解的重要方式,高中班主任可以在主题班会课上为学生创设多元情境,以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这样就能更好地推进激情德育,有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而言,班主任可以在激情德育实施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如下情境:

(四)创设多媒体情境

情境可谓是主题班会课实施激情德育的重要载体,其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主题班会课参与能动性,还能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思想启迪及情感共鸣,以此强化学生德育感悟。而相较于其他情境,多媒体情境能刺激学生视听感官,将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引入到主题班会课上,是助力学生激情参与德育的重要方法。为此,高中主题班会课在实施激情德育时,为避免学生缺少兴趣及参与度,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创设多媒体情境,借此有效点燃学生激情,以便激情德育顺利实施。以“爱心”主题班会课为例,班主任即可在激情德育实施过程中,先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爱的奉献》这一音乐,同时配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视频,这样学生就能在视听情境中接受爱的教育与熏陶,从而有效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真正提升激情德育实施效果。

(五)创设角色扮演情境

从心理学视角进行分析的话,认知与情感这两个概念彼此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情感的调节能对人们认知造成影响,继而影响他们的行为。为此,高中主题班会课要想顺利实施激情德育,还可以在活动期间为学生创设角色扮演情境,这能有效激发学生行为动机,充分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及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亲身体验及感知德育主题,以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及思想认知,从而切实提升激情德育实施效果。以“遵法守法,健康成长”主题班会课为例,班主任在实施激情德育时即可为学生创设角色扮演情境,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分别扮演原告、被告、法官、律师等多个角色,让后在主题班会课上为学生设置“模拟法庭”,这样学生就能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充分意识到法律存在的意义,以此有效激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从而真正提升激情德育实效 [7]。

(六)互动交流,增强德育感悟

互动交流是新课标提倡的教学重要方法,也是助力激情德育顺利实施的有效策略。高中班主任在主题班会课上要想顺利实施激情德育,还可以聚焦德育主题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平台,让学生围绕德育主题发表不同看法及意见,这不仅能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还能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以此更好地助力于学生个性化成长。不同学生个体对于事物及事件的看法各有不同,这种情况喜爱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学生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此时若局限于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很难领悟主题班会课中蕴含的哲理及思想。为此,高中主题班会课在实施激情德育时,可以结合德育主题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小组互动中学会多角度思考、辩证思考,以便学生树立正确认知,从而真正提升激情德育实施效果。以“学会坚持,永不放弃”主题班会课为例,班主任在激情德育实施过程中即可为学生讲述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故事,借由这一故事情境引出互动讨论问题:“古人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们觉得坚持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要怎样才能坚持?”此后再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到互动交流中,这样学生整个德育感悟及共鸣也会越发深刻,最大程度提升激情德育实施效果。

(七)班会总结,反省升华认知

高中主题班会课从某些方面而言也是总结、剖析学生内心的过程,以往高中主题班会课在开展时,部分教师过分侧重于德育说教,忽视了班会反省作用,这也大大限制了主题班会课价值。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高中主题班会课在实施激情德育时,即可借此引导学生进行班会总结与反思,这能让学生在反思与总结中意识到自身不足及问题,以此有效启发学生内心、升华激情德育主题,从而切实提升育人实效。具体而言,班主任可以在德育主题班会课最终环节,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与反思的机会,这不仅能进一步强化学生激情德育感悟,还能让学生在反思中塑造正确价值观与思想认知,以便学生今后在生活中践行道德品质及正确思想认知,真正提升激情德育实施效果 [8]。例如,在“诚信”主题班会课上,教师即可在激情德育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搜集、整理生活中“不诚实”的案例,并且鼓励学生总结这些真实案例造成的危害,同时反思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不诚实的行为,这样学生就能在总结与反思过程中深刻意识到诚实的重要新,以便学生今后生活中践行,这样就能真正将德育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提升主题班会课激情德育实施效果。

综上所述,激情德育是认知德育与行为德育的有效补充与升华,需要班主任提高重视,将其融入到主题班会课中,这不仅能优化主题班会设计,还能充分发挥激情德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化成长的促进作用,从而有效提升德育实施效果,真正助力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实。为此,高中班主任在开展主题班会课时一定要准确认识激情德育实施效果,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实际合理设计主题班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