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全息学习场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实践
吴静怡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226500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普通高中全息学习场建构研究”(立项编号:ZD2023038)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全息学习场就是构建一种集物理环境、数字资源、人际互动的学习环境,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由于全息学习场学习资源获取更加便捷,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情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因此可极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本文结合国家培养创新人才及高中新课改的要求,从整合技术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及调整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高中全息学习场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途径。
关键词:普通高中;全息学习;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提升硬实力的关键力量。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高考命题趋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调整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教育关注话题。“全息”意味着全方位、全面的信息呈现,高中全息学习场就是一种涵盖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主体及学习活动的空间,整合了物理环境、数字环境和人际互动等多种元素。由于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学生选择的资源较多,教师也能灵活的选择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帮助较大。本文结合全息学习场的作用,指出普通高中全息学习场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对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借鉴。
一、整合技术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在全息学习场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和工具学习,遇到问题后会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1]。普通高中应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整合各类学习资源,包括学习工具、课程资源等,学生能方便下载并自主学习。学习资源要形象化,集图片、动画、案例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思考和应用等环节,培养创新能力。一些优秀的学习平台可以借鉴,比如慕课平台的课程分类、学习进度跟踪等,但是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进行创新,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智能设备也是技术资源的体现,智能黑板、互动电子白板等教学工具应该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和记模式,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比如教师可借助智慧黑板展示动态性学习内容,学生使用平板电脑在线学习、查阅资料等,改变学习方式,获得教材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在普通高中全息学习场构建中,教师应不断整合技术资源,让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促进发散和辩证思维的形成,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优化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创新
普通高中新课改倡导实施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研究表明,当学习者处在优越学习环境中时,创新意识会增强很多。普通高中教育者可对校园及教室环境进行优化,打造创意及启发式学习空间[2]。比如除了图书馆外,在校园适当位置设计创意学习角、科技展示区等,使学生进入校园即感受到浓厚的创新氛围。教室的布局也可以更加灵活,由原来的直排桌椅更新为圆桌,这样便于开展小组合作、项目化学习,提高学生能动性。除了物理环境外,文化环境对提升人才创新能力也比较重要。普通高中可以开展一些创新文化活动,比如创新讲座、创新成果展等,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关联,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除此之外,也可以设立创新教学金,对创新能力强的学生给予奖励,挖掘创新潜能。因此,优化学习环境并鼓励学生创新,对于普通高中转变教育理念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普通高中全息学习场的构建对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具有显而易见的帮助,可以让教师意识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结合新课改及新高考的变化,普通高中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全息学习空间中的主体性地位,让他们由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的态度转变。为此,普通高中应多组织教师参加创新研讨会、专家讲座等,学习先进教育模式,将其创新性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基于全息学习场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教学、项目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都有助于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情、兴趣爱好等,在教学的某个环节进行应用并检验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先鼓励他们利用全息学习场中的数字化资源自主性解决,确实存在困难时,再通过组织合作学习等途径解惑,从而提高学生对某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因此,在构建普通高中全息学习场时,教师要结合各种数字化资源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息学习场的应用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帮助教师由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向多元化教学模式转变,提高课堂驾驭能力。鉴于全息学习场的优势,在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同时积极融入情境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组织自学、互学及展学等活动,将学生的学科潜能挖掘出来,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晓冉,赵研.融合全息交互技术的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共价键"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2(5):133.
[2]肖冬梅.《中学语文课文的"全息还原解读法"案例分析——听张良田教授讲座有感》[J].世纪之星—高中版,2022(6):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