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视角下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与生活情境融合策略研究

作者

朱小婷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三幼儿园

备注:该论文为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市级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  (立项号:(PL[2023] GH4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在“双减”政策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探索更为高效且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模式。项目化学习与生活情境的融合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了在“双减”视角下,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与生活情境融合的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双减   小学数学    项目化学习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本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重知识灌输、作业量大等问题,在“双减”政策下亟待改变。项目化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其与生活情境融合,能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运用数学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与生活情境融合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情境是学生熟悉且易于理解的,将数学项目化学习融入其中,能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例如,在学习“百分数”时,创设商场打折促销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计算商品折扣后的价格。这种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内容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改变以往对数学枯燥乏味的认知。

(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项目化学习与生活情境融合,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在“图形的面积”项目学习中,让学生测量家中房间的面积,规划装修材料的使用量。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计算的方法,更学会了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在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资料收集、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等活动。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等综合素质。比如在“统计与概率”的项目学习中,学生分组调查社区居民的出行方式,在调查过程中与不同的人交流,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最后展示调查结果,在各个环节中全面提升自身能力。

二、“双减”视角下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与生活情境融合策略

(一)挖掘生活素材,设计项目主题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数学素材,将其转化为项目化学习的主题。生活中的购物、旅游、家庭理财等都是丰富的素材来源。以“旅游中的数学”项目为例,教师可以设定这样的任务:让学生规划一次家庭旅游,包括选择旅游目的地、预订酒店、计算交通费用、制定旅游预算等。在这个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到四则运算、比例尺、统计等数学知识,同时也能了解旅游相关的常识,实现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在挖掘生活素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项目主题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可操作性。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如“整理书包中的数学”“我的一天时间安排”等简单贴近生活的主题;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选择更具综合性和挑战性的主题,如“校园绿化方案中的数学问题”“家庭水电费统计与分析”等。

(二)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小数的加减法”项目学习中,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在教室模拟超市场景,摆放各种带有价格标签的商品模型。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在购物过程中进行商品价格的计算,遇到找零等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真实情境体验,学生能深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同时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增强情境的真实性和吸引力。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通过播放一段在公园游玩的视频,视频中包含各种标志性建筑和道路指示牌,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确定不同景点的位置和方向关系。这种直观的情境呈现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合作能力

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通常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要合理分组,确保小组内成员优势互补,能够共同解决项目中的问题。例如在“校园运动会中的数学”项目中,小组成员分别负责收集运动员的成绩数据、计算比赛得分、绘制成绩统计图等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沟通交流、分工协作,遇到意见分歧时要共同协商解决。教师要加强对小组合作过程的指导,定期巡视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

(四)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在“双减”政策下,评价方式要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全面关注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对于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与生活情境融合的教学,过程性评价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首先,观察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度,包括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讨论、是否认真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等。其次,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如在“家庭理财规划”项目中,看学生能否准确计算收支情况、合理规划储蓄和投资比例等。此外,还要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表现。例如,在项目成果展示环节,评价学生的展示方式是否清晰明了、语言表达是否流畅准确、能否有效地与观众互动等。过程性评价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要及时、具体,给予学生明确的反馈和建议;学生自评能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小组互评则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全面的过程性评价,激励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真正实现“双减”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双减”视角下,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与生活情境融合是一种符合教育发展趋势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通过挖掘生活素材设计项目主题、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合作能力以及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成长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这种融合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高效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真正实现“双减”政策下的减负提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