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小学德育视角探索预防校园欺凌的路径

作者

王红

阜城县古城镇古城高级小学 河北 衡水 053701

摘要:校园欺凌是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从小学德育的视角出发,探索预防校园欺凌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校园欺凌的成因,提出加强德育教育、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处理机制等措施,旨在为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小学德育;校园欺凌;预防路径

引言: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通过肢体、语言或网络等方式对另一方进行伤害和侵犯的行为。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小学德育工作对于预防校园欺凌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园欺凌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缺失

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爱和关怀,容易产生攻击性和暴力倾向。父母的管教方式粗暴、简单,缺乏耐心和爱心,导致孩子性格孤僻、自卑,缺乏同理心和社交能力,更容易成为欺凌他人或被欺凌的对象。

(二)学校教育不到位

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的德育课程和实践活动。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言行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管理,对欺凌现象重视不够、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当,导致欺凌现象愈演愈烈。

(三)社会环境影响

暴力游戏、影视作品等不良社会文化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学生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容易模仿其中的暴力行为。同时,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部分家长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道德品质教育,导致学生价值观扭曲,更容易产生欺凌行为。

二、预防校园欺凌的德育路径

(一)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将其作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德育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1]。学校要开设系统的德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邀请德育专家、优秀教师、模范学生进行讲解和分享,让学生深入理解尊重、友善、责任等品德的内涵和意义。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如"友善校园"主题征文、"反对欺凌、从我做起"主题海报设计、"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美好品德的理解和体验。通过知行合一、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德,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做"友善校园"的践行者。同时,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交能力,降低学生产生欺凌或被欺凌的概率。

(二)营造和谐校园氛围,构建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师生关系是预防校园欺凌的重要基础。学校要大力营造互相尊重、平等友爱、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学校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师生平等相处的行为准则,杜绝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禁止教师歧视、嘲笑、贬低学生,要求教师以理服人、平等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定期召开师生恳谈会,畅所欲言,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信任。同时,学校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欺凌者和被欺凌者。教师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平等地爱每一个学生。对欺凌者,要深入分析欺凌行为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家庭因素、个人心理因素等,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给予人文关怀,耐心引导、悉心教育,切忌一味地责骂、处罚,以免适得其反。对被欺凌者,要及时安抚情绪,消除阴影,增强其自信心和自我保护意识。促进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和解,学会宽恕,消除隔阂,达到共同进步。

(三)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欺凌问题,将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作为学校管理的重点工作。成立校园欺凌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安全的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德育处、教导处、安全保卫处、团委、少先队等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要研究制定校园欺凌防治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校园安全巡查,排查校园欺凌隐患。定期召开校园欺凌防治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研究解决难题,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同时,要明确校园欺凌的认定标准、处理原则和问责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定校园欺凌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处理流程和步骤,确保一旦发生欺凌事件,能够及时有序处置。建立校园欺凌举报平台,畅通学生、家长、教师举报渠道,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共同监督[2]。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同预防校园欺凌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预防校园欺凌的关键因素。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主动联系家长,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要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向家长宣传校园欺凌的表现、危害和防范措施,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家长的防范意识和法治意识。引导家长端正教育理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鼓励家长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情绪和行为,耐心开导、循循善诱。同时,要重视家访工作,通过深入学生家庭,走访、慰问,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

结语

综上所述,预防校园欺凌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要从德育着眼,加强道德教育和行为引导,营造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应对机制,增强教师和家长的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最终达到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目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灵仪.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及学校德育对策的个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1.

[2]张香玲.小学德育视角下防范校园欺凌的路径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8,(30):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