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厂锅炉离心风机类检修的工艺与效率优化研究

作者

闫星光

威海热电集团市区热电分公司 山东省威海市 264200

在现代大型火力发电厂中,锅炉离心风机主要承担着送风、引风以及烟气循环等关键任务,是锅炉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随着设备运行时间的延长,离心风机的机械部件易发生腐蚀、疲劳、轴承磨损、动平衡失调等故障,严重时将导致锅炉燃烧效率降低、排烟温度异常、能源浪费甚至系统停机。尽管目前各大电厂普遍建立了风机检修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检修流程繁冗、技术标准不统一、效率提升空间有限等问题。

1、电厂锅炉离心风机运行与故障分析

1.1 离心风机在锅炉系统中的作用及运行特性

离心风机是电厂锅炉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设备,承担着保障燃烧效率与维持系统稳定的重任。其复杂运行工况使其面临多种故障风险,而故障一旦发生,将对锅炉系统产生连锁反应。深入剖析风机运行规律与故障机理,是保障电厂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离心风机在电厂锅炉系统中扮演“双重要角”,一方面为燃料燃烧源源不断输送助燃空气,使煤炭等燃料充分燃烧,提升热能转化效率;另一方面及时排出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维持炉膛负压稳定,确保燃烧过程安全可控。在运行特性上,风机需在1000-3000r/min 的高转速下持续运转,且随锅炉负荷变化频繁调节风量风压,对动态响应要求极高。同时,高温、高粉尘的烟气环境,加剧了叶轮、轴承等部件的磨损,而运行产生的振动与噪声,若控制不当,会引发结构疲劳与设备故障,这些都对风机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提出了严峻挑战。

1.2 常见故障类型及成因分析:振动、异响与磨损

电厂锅炉离心风机常见的振动、异响与磨损故障,成因复杂且相互关联。振动超标多由叶轮动平衡破坏、轴承损坏、基础松动或轴系不对中导致,如叶轮积灰不均或局部磨损,会打破旋转平衡引发振动;轴承润滑不足、滚珠损坏,也会使摩擦增大导致振动异常。异响通常伴随振动出现,可能源于叶轮与壳体摩擦、轴承缺油或齿轮啮合不良。而部件磨损主要是高温烟气中粉尘的冲刷、腐蚀介质的侵蚀,以及润滑失效所致,叶轮边缘、叶片背部易被粉尘冲刷出沟槽,轴承在高温、油污影响下加速老化,严重时直接导致风机性能下降甚至停机。

1.3 故障对锅炉系统运行效率与安全性的影响

离心风机故障会给锅炉系统运行带来严重后果。在效率方面,振动、磨损使风机运行阻力增大,能耗增加 10%-15% ,风量风压不稳定导致燃烧不充分,降低锅炉热效率,增加煤耗与污染物排放。安全性上,严重振动可能引发风机基础松动、连接螺栓断裂,甚至叶轮脱落,威胁设备与人身安全;异响与磨损若未及时处理,会演变成轴承卡死、轴系断裂等恶性事故,导致锅炉紧急停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此外,频繁故障停机还会缩短设备寿命、增加维护成本,严重影响电厂连续稳定发电。

2、传统检修工艺流程与存在问题

2.1 标准检修流程:拆卸、清洗、校验、复装

传统离心风机检修遵循“拆卸-清洗-校验-复装”的标准流程。拆卸时,技术人员需依次拆除联轴器、轴承座、叶轮等部件,并详细记录装配间隙与位置标记,防止复装出错;清洗环节利用化学溶剂或高压设备,去除叶轮、壳体表面的积灰、油污与腐蚀物;校验过程中,对叶轮动平衡、轴承游隙、轴系直线度等关键参数进行检测,判断部件是否需更换或修复;最后按标记回装各部件,调整轴承预紧力、轴系对中精度,并进行试运行调试。该流程虽能系统排查故障,但耗时长、对人员技术要求高,操作不当易造成二次损伤。

2.2 检修过程中的技术瓶颈与误区分析

传统检修存在技术瓶颈与认知误区。技术上,拆卸复杂结构部件时易损伤配合面,影响设备密封性;校验依赖人工使用千分表、卡尺等工具,精度受人为因素干扰,难以发现微小变形或磨损。认知方面,部分检修人员过度依赖经验,忽视设备运行数据,导致故障判断偏差;将“拆检”等同于“维修”,盲目更换未达寿命周期的部件,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缺乏对故障根源的系统分析,仅解决表面问题,无法从设计、工况层面改进,导致同类故障反复发生。

2.3 检修周期与效率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传统检修在周期设定与效率管理上问题突出。检修周期多按设备运行时长或固定时间制定,未考虑风机实际负荷、工况波动及磨损差异,易出现“过修”或“欠修”。高负荷风机按统一周期检修,可能因维护不及时引发故障;低负荷风机频繁检修,则增加停机时间与成本。效率管理方面,检修流程繁琐、环节衔接不畅,备件供应延迟、人员不足等因素,常导致工期延长。此外,缺乏检修数字化记录与分析,难以总结经验优化流程,严重制约检修效率与质量提升。

3、检修效率优化与智能化发展路径

3.1 基于状态监测的预测性检修策略

基于状态监测的预测性检修以设备实时数据为依据,通过物联网传感器采集风机振动、温度、电流等运行参数,传输至数据中心分析。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故障预测模型,对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可提前 7-15 天预判轴承失效、叶轮磨损等潜在故障。

3.2 精准动平衡技术与轴系校准方法应用

精准动平衡技术与轴系校准是提升检修质量的核心手段。动平衡通过激光对中仪与便携式动平衡仪,精确测量叶轮不平衡量与相位,现场配重调整,将振动值控制在行业标准内。轴系校准则利用激光准直仪,对风机主轴与电机轴同轴度进行微米级校准,消除因轴系不对中导致的振动与轴承磨损。这些技术大幅提高检修精度,减少设备机械应力,延长叶轮、轴承等核心部件使用寿命,有效提升风机运行稳定性。

3.3 检修工艺模块化与智能辅助系统集成

检修工艺模块化与智能辅助系统集成通过流程创新与技术赋能提升检修效率。将检修流程拆解为标准化模块,如轴承更换、叶轮修复模块,配以操作指南与工具包,降低对人员经验的依赖。集成 AR 眼镜、智能扭矩扳手等智能辅助系统,AR 眼镜实时显示装配步骤与参数,指导规范操作;智能扭矩扳手自动控制螺栓紧固力。

结语

电厂锅炉离心风机的稳定运行对保障电力系统效率和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检修工艺与先进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可有效解决传统检修中存在的流程冗长、效率低下、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未来,应进一步推动风机检修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强化状态监测与故障预测技术的应用,提升检修管理水平,从而实现风机运行效能最大化和电厂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中文期刊参考文献

刘志伟,陈海东.(2022).火电厂离心风机常见故障与检修策略研究.动力工程,42(3),67-72.

王建超,李俊峰.(2021).电厂锅炉风机检修工艺优化研究.热力发电,50(8),84-88.

赵明,王磊.(2020).基于状态监测的电厂离心风机预测性维护技术.工业控制计算机,33(6),96-99.

郑晓峰,杜海涛.(2023).火电设备检修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中国电力设备管理,(12),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