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建造发展前景分析及存在的挑战

作者

台松超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650200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智能建造的发展前景、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应对策略。智能建造作为建筑行业的新趋势,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增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技术集成的复杂性、跨学科人才短缺以及成本与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构成了其主要挑战。文章提出,通过建立跨部门技术协作团队、教育体系改革以及精细化项目管理等措施,可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推动智能建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理论分析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行业从业者提供了实践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智能建造;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本控制

一、智能建造的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建造正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新趋势。其发展前景广阔,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首先,技术创新不断推动智能建造向前发展。例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设计、施工和运维过程更加高效和协同。其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对绿色建筑的需求增加,为智能建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智能建造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来看,智能建造在提高建筑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二、智能建造存在的挑战

2.1 技术层面的挑战

智能建造的技术集成复杂,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协同。例如,BIM技术与物联网的融合需要解决数据格式不一致和通信协议不匹配的问题。此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智能建造面临的重要难题。在建筑项目中,大量的敏感数据如设计图纸、施工进度等需要严格保护。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也给企业带来了成本压力。企业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升级,以保持竞争力。

2.2 人才短缺与教育体系的滞后

智能建造需要跨学科的专业人才,包括建筑、工程、计算机科学和数据科学等领域的知识。然而,目前这类人才严重短缺。教育体系也未能及时跟上智能建造的发展需求。传统的建筑教育侧重于基础技能的培养,缺乏对智能技术的深入教学。这导致企业在实施智能建造项目时面临人才瓶颈。

2.3 成本与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

智能建造项目的初始投资较高,包括先进的设备购置和技术研发费用。例如,引进自动化施工机器人和高端传感器需要大量资金。此外,投资回报的周期较长,企业在短期内难以看到明显的经济效益。这使得一些企业对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持谨慎态度。

三、应对策略与建议

3.1 技术创新与协同发展的策略

在智能建造领域,技术集成的复杂性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企业需要建立跨部门的技术协作团队,这些团队应包括来自建筑、工程、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和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的专家。通过促进不同技术领域专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企业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解决技术集成中的问题,如数据格式不一致、通信协议不匹配等。此外,政府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也扮演着关键角色。政府应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智能建造相关的基础研究。这些研究不仅能够为智能建造提供理论支持,还能推动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同攻克智能建造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以某大型建筑企业为例,该企业与一所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同研发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智能施工机器人。在合作过程中,企业提供了实际的工程场景和需求,高校则利用其科研优势,进行机器人的设计和算法开发。通过这种合作,企业不仅获得了先进的技术支持,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复杂地形下的施工任务,还提升了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高校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实际应用,验证了其理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这种双赢的合作模式不仅推动了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还为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合作典范。

3.2 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的建议

传统的建筑教育主要侧重于基础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了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了适应智能建造的需求,教育机构应重新设计课程体系,增加智能建造相关课程,如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技术、机器人技术、大数据分析等。这些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前沿技术,还能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此外,企业应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提供实习和培训项目,为学生创造实际操作的机会。这种产教融合的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企业也能从中受益,提前选拔和培养符合自身需求的专业人才,为智能建造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某职业技术学院在智能建造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学院开设了智能建造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涵盖了从基础建筑知识到高级智能技术应用的多个方面。学院与多家知名建筑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机会。在实习期间,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际的智能建造项目中,如使用BIM技术进行项目建模、利用物联网设备进行施工现场监控、操作机器人进行部分施工任务等。这种实践经历不仅让学生对智能建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显著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率。毕业后,这些学生迅速成为企业中的骨干力量,能够熟练运用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思路。

3.3 对成本控制与投资回报优化的措施

企业应通过精细化管理,对项目成本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和优化,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包括对材料采购、设备租赁、人力成本等各个环节的严格管控。例如,通过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实现材料的及时供应和成本降低。同时,政府在促进智能建造发展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政策,直接降低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这些政策不仅能够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还能鼓励更多企业投身于智能建造项目。此外,企业应加强项目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完成,从而缩短项目周期。缩短项目周期不仅可以减少资金占用时间,还能提前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提高投资回报率。

某建筑企业在实施一项大型智能建造项目时,采取了一系列成本控制和投资回报优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企业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与多家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了材料的集中采购和价格谈判,有效降低了材料采购成本。例如,在采购智能施工设备所需的高精度传感器时,通过批量采购和长期合作,成本降低了约20%。其次,政府对该企业实施的智能建造项目给予了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这使得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大幅降低。具体来说,政府提供的补贴覆盖了部分高端设备的购置费用,税收减免则减轻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此外,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对施工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通过这些措施,项目不仅按时完成,还实现了经济效益,投资回报率比预期提高了15%。

四、结语

智能建造的发展不仅预示着建筑行业的技术革新,也代表着对传统建造模式的重大突破。面对技术集成、人才培养和成本控制等多方面的挑战,行业需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技术协作、改革教育体系和优化项目管理。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智能建造的效率和效益,确保其在建筑行业中的稳健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智能建造有望成为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参考文献

[1]黄海滨,刘锋,王石留,等.智能建造在工程高质量发展实践中的探索与应用[J].建筑结构,2024,54(24):83-86.DOI:10.19701/j.jzjg.24S1G52.

[2]刘美霞,张士彬,于德湖,等.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政策对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研究[J].建筑结构,2024,54(24):54-60.

[3]王广明,刘美霞,王洁凝.我国智能建造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施工企业管理,2024,(1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