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精准教学研究

作者

葛庆海

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初级中学 211213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面临着如何精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挑战。精准教学通过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与综合能力。其核心在于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策略调整,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当前教育改革中,精准教学为实现核心素养目标提供了有效路径,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精准教学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升级,核心素养已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各异,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难以顾及这些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精准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个性化设计和差异化指导,能够更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将精准教学理念与化学课堂深度融合,不仅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必然选择。

一、初中化学精准教学的意义

初中化学精准教学在提升学生化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和推动个性化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制定学习任务,精确教学助力学生领会化学知识,提升其分析、逻辑思维及创新能力,从而为科学学习和生活实践打下坚实基础[1]。同时,化学学科趣味与实验相结合,实施精准教学的灵活调整,有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热情,使他们感受到探索科学的成就感。此外,精准教学通过数据驱动关注个体差异,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高阶的支持,实现全面与个性化发展。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基础差异显著

初中化学课堂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差距较大。部分学生对初中化学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掌握不足,学习过程中常感困惑,学习兴趣与信心逐渐衰减。与此同时,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能力较强,课堂内容对他们缺乏吸引力,难以满足其深入研究的需求。这种基础差异使得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平衡教学进度,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全面覆盖,影响了整体学习氛围。

(二)学生学习目标模糊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下,明确学习目标是学生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前提。然而,许多学生对化学学科之意义及其应用价值认知不足,仅停留在应付考试的层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表述不够明确,学生难以将化学知识融入生活情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不足。长期如此,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导致学习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三)学生学习方式单一

在化学课堂中,许多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方式以听讲和记笔记为主要形式,缺乏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机会。教师讲授式教学占据教育主导地位,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得不到锻炼。这种单一的学习模式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浅层,难以形成深层的认知,也无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渐降低了对化学学科的热爱程度。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精准教学策略研究

(一)针对差异设计分层教学

为解决学生学习基础差异显著的问题,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层次。例如:在教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将班级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组、提高组和拓展组。对于基础组,教师设计简单的实验任务,难溶性碱与稀盐酸的反应,如何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书写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其讲解酸、碱反应的基本特征。提高组的学生则参与稍复杂的讨论,例如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定量的思想,决定反应后溶液中的成分不一样。拓展组则设计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如探究不同浓度的酸碱中和反应的放热问题。学生通过使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前后温度变化。教师在各组巡视,针对不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在各自基础上达成目标。

(二)明确目标引导情境学习

为解决学生学习目标模糊的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明确核心素养目标,并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如何利用化学方法提升室内空气含氧量。课堂伊始,教师向学生展示氧气的制取装置,提出问题:“在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并引导学生观察并解释2H2O2 MnO2 2H2O+O2↑的反应原理。接着,教师通过情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性质与应用。例如,向学生展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启发学生思考:“氧气的助燃性质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总结氧气在焊接、医疗和工业中的具体用途。最后,给出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模拟装置,用于实际生活中快速制氧,并分享设计思路。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明确教学目标:认识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理解其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知识的应用价值。

(三)优化教学方式促进主动学习

为应对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探究、项目学习和合作学习等[2]。例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讲解完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并安排学生分组实验,使用碳酸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学生用电子天平测量反应前后烧杯及碳酸钠固体总质量,通过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过原理。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后,发现反应过程中气体逸出导致质量减少。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改进实验设计以避免误差。例如:使用密闭容器和气体收集装置进行实验,确保气体质量被测量。在实验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并反思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教师总结时引导学生将质量守恒定律应用到其他化学反应中,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和验证理论的能力,同时提升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精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差异性、目标模糊性和方式单一性问题,精准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仁.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 2024(8).

[2]任凤洁.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1(8):0162-0162.

此文章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规划课题(编号2019JK13-L02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