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实践
李赛
湖北省襄阳高新区马营小学 湖北省襄阳441100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初中音乐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双减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实践措施,包括注重情感体验、丰富教育资源,应用多媒体技术拓展教学范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设置趣味性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基于案例分析展示这些措施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与成效。这些实践不仅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还增强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同时本文也指出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强调了持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关键词:双减;初中音乐;教学实践
“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音乐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还能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有效实施初中音乐教学,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初中音乐教学实践现状
1.教学内容与方法
许多初中音乐教师紧跟新课标要求,除了教授经典音乐理论知识外还引入了世界民族音乐文化,如非洲鼓、印度西塔琴等,以丰富学生的国际视野。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对比分析、分层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多媒体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中,在教学中制作丰富的音乐课件,将音乐理论与实际音响、视频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感官体验。
2.教学活动与拓展
教师们注重在课堂内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采用播放音乐视频、展示音乐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享受,并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们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多种课外音乐活动,如音乐节、文艺汇演、音乐比赛和演出活动等。
3.学生表现与反馈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提升,能够较好地完成音乐教材中的任务。同时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并能够初步评价和欣赏音乐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积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教学改进。对部分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的情况,教师们采取了个性化辅导的方式,加强基础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4.存在问题与挑战
部分中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仍然偏低,对基础乐理知识的掌握不够透彻。这可能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足、学习时间不够充裕以及教学方法不够有效等因素有关。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应试压力仍然对音乐课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部分学校可能更侧重于文化课的教学,导致音乐课的课程安排数量较少,教学评测机制也不够全面。虽然大部分学校都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但教学资源在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仍然存在不均衡的现象。这可能会影响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双减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实践措施
1.注重情感体验,丰富教育资源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初中音乐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情感体验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学习《黄河船夫曲》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歌曲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于各种渠道搜集与黄河相关的资料,包括历史背景、地理风貌、人文故事等。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色和船夫们辛勤劳作的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黄河之畔,感受那份豪迈与坚韧。采用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还能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丰富教育资源,教师还邀请音乐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学习传统音乐文化。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音乐博物馆、艺术展览等,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2.应用多媒体技术,拓展教学范围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为音乐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借助于多媒体资源,教师轻松地将音乐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音乐风格和作品。在学习《青春舞曲》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维吾尔族的歌舞视频,展示新疆的美景特产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基于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维吾尔族的文化和音乐特点,从而更加投入地学习这首歌曲。此外,教师还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青春舞曲》,比较不同演唱者的风格和表现力,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为了拓展教学范围,教师还利用在线音乐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如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这些平台拥有丰富的音乐资源和强大的搜索功能,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所需的音乐作品和相关资料。教师利用这些平台开展在线音乐创作和分享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团队协作能力。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双减”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提升识谱能力和演唱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在学习《歌唱祖国》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知识预习和课堂展示。在预习阶段,每个小组负责搜集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意义、旋律特点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初步的学习和理解。在课堂展示阶段,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如合唱、独唱、伴奏等)来展示学习成果。基于小组合作和展示,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还能在团队协作中提升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和任务,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4.设置趣味性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趣味性实践活动是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设置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提高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在学习《采花》时教师开展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一个“采花”主题的律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同时还引导学生创作与“采花”相关的舞蹈或小品等表演形式,让他们在创作和表演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和乐趣。这些实践活动实施之后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意义,还能在创作和表演中提升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初中音乐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要求教师们在教学内容、方法、活动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在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设置趣味性实践活动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然而认识到当前音乐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如音乐素养偏低、应试压力影响以及教学资源不均等。在教学过程中要持续探索和实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同时积极争取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与关注。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双减”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质”策略分析[J].学苑教育,2023,(30):22-24.
[2]李常珍.基于“双减”政策简析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3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三届“创新教育与精准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专题1).山东省平邑县仲里中学;,2023:4.DOI:10.26914/c.cnkihy.2023.08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