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李瑜琴

成都市科华中路小学 610041

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图形与几何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构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与几何知识,提升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本文提出了结构化教学的实践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能力,为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结构化;教学

引言: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的重要阶段,其中图形与几何部分的教学尤为重要。图形与几何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图形与几何教学常面临多重挑战,其中结构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1]。

一、结构化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结构化教学,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旨在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构建起一个清晰、有序的知识框架。在“图形与几何”这一小学数学的重要领域中,结构化教学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与优势。

(一)连续整体性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这一特征尤为显著。图形的认识是一个由直观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多种方式,逐步建立起对图形的深刻认知。这种认知不是孤立的、片段的,而是连续的、整体的。例如,从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到理解复杂的立体图形如圆柱、圆锥,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前一个知识点的延伸与拓展,共同构成了图形与几何的完整体系[2]。

(二)关联建构性

结构化教学还注重知识的关联建构性,即图形与几何中的各个元素、过程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图形与几何的世界里,每一个图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图形的运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不仅揭示了图形本身的性质,还为图形的测量、面积计算等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利用这些关联,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完整、严密的知识网络,使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三)迁移循环性

结构化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迁移循环性,强调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变化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循环。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形的变换、组合、分解等多种方式,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这些情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这种迁移循环的过程,学生思维与认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图形与几何的本质和规律[4]。

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结构化教学的实践对策

(一)生活化元素的灵活运用

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结构化教学中,灵活运用生活化元素是一种极具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策略。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而提升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以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为例,这一几何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相对抽象。然而,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元素,如路标等,可以将这一概念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师先展示这些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实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它们的共同特征,如两边等长、底角相等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生动有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例如,让学生用纸等材料制作等腰三角形,并测量不同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然后进行比较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等腰三角形的形状特征,还能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和理解其性质。这种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当学生们发现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5]。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还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尤其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其作用更为显著。以“立体图形”这一教学难点为例,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依赖于教师的口头描述和二维图形展示,难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立体图形的形状与结构。然而,借助三维造型软件,教师可以轻松地将各种立体图形的立体模型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理解。除了三维造型软件外,教师还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来辅助图形与几何教学。这些资源能够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图形的变换和性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网络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案例,帮助他们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还体现在交互式教学上。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可以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互动,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三)改进教学测评的质量

首先,教师应打破传统单一的笔试评价模式,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以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技能的掌握情况。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一课时,除了传统的笔试测试外,还可以要求学生用口头方式说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尝试将这些性质写出来。此外利用几何模型,让学生动手验证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更加直观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更加准确的教学反馈。其次,重视对学生的持续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提出问题的深度、解题过程的逻辑性等方面,来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测验等进行细致的分析,记录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亮点,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持续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教学测量和评价结果的分析,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鼓励他们积极改正,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这种基于数据的反馈和调整机制,有助于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结论: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结构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测量和评价的质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图形与几何结构相关内容,并建立知识框架,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慧.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图形与几何”结构化教学策略[J].智力,2024,(16):155-158.

[2]肖明楠.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实施及其改进策略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3.

[3]林枫.结构化视域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例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03):71-74.

[4]周友琴.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结构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3,(04):136-138.

[5]曾福珊.引入结构化教学,清晰认知图形——结构化教学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中的应用[J].家长,2022,(2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