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作者

韩静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吉林省长春市130000

课题项目:2024年度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课题名称: 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研究,课题编号CSZZD202401)

作者简介:韩静(1996.12.20-),女,满族,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开展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研究是高职教育提质培优的建设要求,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院校竞争力的现实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策略,旨在提高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特殊教育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

一、引言

国家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2019 年 1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019 年 6 月,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多措并举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内容。 2020 年9月,教育部出台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强调了“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和建设一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特殊教育事业的持续推进,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提升特殊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特殊教育专业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一)推动特殊教育专业发展与创新

“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助于推动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与创新。通过结构化的教师团队分工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可以促进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与完善,提高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提升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职业素养

“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助于提升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通过加大力度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和学术研究能力,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特殊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现状

(一)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当前,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数量普遍不足,且结构不合理。一方面,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总量不足,难以满足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以C校为例,该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且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该院特殊教育专业共有教师14人(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共5人),其中54岁以上教师6人,40岁以上教师1人,35岁以下教师7人,这种结构可能导致教学经验传承不畅,同时年轻教师缺乏足够的指导。

(二)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缺乏企业经验

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企业经验。由于特殊教育专业的特殊性,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然而,当前许多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企业经验,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三)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缺乏持续支持

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培训机制尚不完善,缺乏持续的支持。一方面,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培训的机会和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需要。

四、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一)加强教师引进与培养,优化教师结构

1.拓宽教师引进渠道

高职院校应拓宽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引进渠道,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引进国内外知名特殊教育专家等方式,不断优化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C校为例,该校会通过“强师计划”招聘高层次、高水平的特殊教育教师;也会邀请校外的特殊教育机构教师兼职,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

2. 加强教师培养与培训

高职院校应加强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进修学习、提供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以C校为例,该校鼓励教师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天津)、学前融合教育研讨会(南京)等; 每学期末要求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和锻炼; 支持教师提高学历,已有教师正在读在职博士;支持教师进修学习,选派教师到华东师范大学学习语言康复;创造条件支持,教师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该校经市人社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评定,已具备育婴员、保育师、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助听器验配师、电子商务师5个工种组织考试和发职业等级证的能力。

(二)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升教学水平

1.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应与特殊教育相关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可以深入了解特殊教育行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参与企业的实践项目和技术研发,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以C校为例,该校与省内外10几所特殊教育机构有合作,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应加强特殊教育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平台。通过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教师可以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C校为例,该校在校内建设了感觉统合、言语训练、音乐治疗等8个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三)加强教师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提高团队凝聚力

1. 建立团队协作机制

高职院校应加强特殊教育专业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机制建设,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团队协作,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凝聚力。同时,团队协作还可以促进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以C校为例,该校特殊教育学院成功申报了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已完成中期验收工作。

2. 加强团队管理与考核

高职院校应加强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团队的管理与考核工作,确保团队建设的顺利进行。通过制定团队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团队考核机制等方式,加强对团队建设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团队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同时,通过考核可以及时发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团队的持续改进和发展提供依据。

六、结论

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特殊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当前,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可以有效提升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特殊教育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 号)[Z].2019-02-13.

[2]李华京,周南.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逻辑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4(04):87-92.

[3]黄春艳.云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个案研究[D].云南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