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措施
邹双
长沙市天心区青园友谊小学 410004
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而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而要想解决数学教学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双减”政策要求,将“减负提质”的理念融入数学教学及作业设计中,持续优化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引导其深度学习,实现数学学科育人功效的最大化.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优化措施
引言
“双减”政策旨在重塑我国的教育生态,使基础教育回归理性,让小学生在形成牢固的文化基础的同时,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从而推动其全面发展的速度。作为“双减”政策的落实者,教师应意识到自身肩上的重任,注重通过多种方式,将“双减”要求落实到教学中,以此创建备受学生欢迎的数学课堂;应以“双减”为导向,不断优化与完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使之成为启发学生思考、巩固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要力量。
1“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意义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重视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并通过调整课内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丰富作业功能等方式真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让学生做到高质量学习、高效率学习。在以往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经常采取布置繁重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但布置的作业内容会出现数量多且内容重复的情况,这就容易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对此,在“双减”背景下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调整布置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学生不再单纯完成书面形式的数学作业。
2“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措施
2.1课前预习,做好课前准备
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数学教学内容,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使学习有目标、有方向。小学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预习导学案,从中提取数学新知识中的重难点,然后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提出相应的问题。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授课节奏和思路高效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保持积极、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科学设计课前预习内容,根据“双减”政策、新课标的教育目标及要求,借助课前预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点,为数学深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时,为了充分保障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效果,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差异,分层设置预习任务,引领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自主思考和探究除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另外,数学教师可结合每个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引领学生进行互动和探究,由此,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让学生深度预习的教学目标,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数学观察及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及效果,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2调整作业结构
课后作业是学科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应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经过细致考虑后布置。在设计作业时应确定作业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是为了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或者是为了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内容。设计的作业应匹配课程内容,这样可以确保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找准知识关键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作业难度应符合“双减”政策要求,与学生认知水平相一致,同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差异性作业;作业形式也应多样化,设计书面作业、阅读理解作业及实践学习作业等;作业量应适度,符合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以“双减”为目的设计课后作业,有效补足课堂教学的不足和遗漏,促进学生能力提高。
2.3转换课堂身份,确定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明确课堂主体,对于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节奏开展教学活动,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会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在“双减”背景下,应该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实际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比如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通过和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发现同学们通过一个课时的学习就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个章节的知识,这时候数学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将两个课时合并成为一个课时。节约出来的时间可以进行下一步教学,也可以为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教学,有效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优化教学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充满学习动力、获得学习自信,也能够使学生认识不足、及时改进。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将课堂变为了“讲解式”课堂,课堂上“讲”的时间过多,挤占了“评”的时间、空间,再加上大部分教师对“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评价”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应该及时优化、完善课堂教学评价,融入更新鲜、有趣的评价方式、活动,并增加评价主体,以充分增强评价的针对性、有效性,使学生在“评”中全面了解、掌握课程内容,在“被评”中充分认知自身不足,进而在评语引导下建议下及时纠正自身的错误,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结语
总之,对“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的策略进行探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双减”的教育理念,教师需要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需求,构建整体的教学优化策略。同时,要结合数学教学过程进行具体内容的优化调整,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朝敏.“双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路径[J].小学生(上旬刊),2023(12):58-60.
[2]杨文豪.“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4):101-103.
[3]田相会.“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路径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3(23):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