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创新思考
高玉芳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第五中学 ,2515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创新问题。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发现课堂效率与学习负担矛盾突出,传统教学方法已难以适应新形势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构建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创设真实语境教学环境等创新策略,并就建立多维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等教学评价改革方向提出建议,以期推动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英语;教学创新
引言:“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初中英语教学面临前所未有变革与挑战。减轻学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思考问题。本文从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双减”政策下教学创新路径,旨在破解教学难题,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与能力发展,推动英语教学从应试向素质转变,实现减负提质目标,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问题。一是教学模式单一,课堂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参与度不足;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知识讲解,缺乏创新性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堂互动匮乏,这种单向知识传递模式不仅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还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语言学习环境不够真实。教学过程过分注重语法规则记忆与语言点掌握,轻视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许多课堂活动停留于机械性练习,难以创设贴近生活情境,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交流中。三是评价方式单一,考试成绩仍是主要评判标准。许多学校仍将标准化测试作为评价学生英语学习成效主要手段,这种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语言能力与学习进步情况,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
“双减”政策推行后,教学资源配置与时间安排面临新挑战。课后作业减少与校外培训规范使学校教育责任加重,教师需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保证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然而目前许多教师仍未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沿用传统填鸭式教学,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学生负担未实质性减轻。另外教师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面对政策变革与教育需求转变,部分教师因循守旧,缺乏教学创新意识与能力,未能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而且家校协同机制尚未健全,部分家长对“双减”政策理解不够透彻,仍过分关注分数与升学,对学校教育变革持怀疑态度,家校育人合力未充分形成,影响政策落实效果与教学改革推进。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英语教学创新策略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创新应聚焦情境化教学与多元参与机制构建。情境化教学通过创设接近现实情境,将语言学习置于具体交际场景中,促进学习迁移与应用;这要求必须考虑学生认知特点与生活经验,选择贴近学生实际主题,激发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教学内容重组也属必要,打破教材单元壁垒,围绕核心语言技能与文化主题整合内容,突出学习内在联系。同时任务驱动项目式学习能有效提升课堂参与度,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获取语言知识与技能,体验学习成就感。科技辅助学习环境还能拓展课堂边界,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虚拟交流空间、智能学习工具等技术手段,营造沉浸式学习体验。课堂组织形式亦需采用灵活多变课堂布局如圆桌讨论、小组协作等,强化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学习共同体建设则能促进资源共享与互助成长,建立班级阅读圈、英语兴趣小组等形式,培养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以外研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Family ties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家庭相册主题项目学习。教师应当先引导学生带来家庭照片或绘制家庭树,通过照片墙展示创设学习情境,自然导入家庭成员词汇与表达方式。接着组织家庭侦探活动,学生两两结对,一方描述家庭成员特征,另一方根据描述在照片墙中找出相应人物,实现听说技能训练与词汇巩固;随后引导学生观看英美家庭生活短片,比较中外家庭文化差异,完成文化意识培养。在语法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制作“我们家”的介绍卡片,自然运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与名词性物主代词描述家庭成员与物品归属,实现语法知识内化。项目成果展示环节,学生制作电子家庭相册并进行英语口头介绍,教师根据内容完整性与语言表达流畅性给予评价与反馈。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双减视域中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改革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改革必须突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束缚,构建多元立体评价体系。评价内容方面,应从单纯语言知识考核转向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等多维度综合评估,全面反映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状况。评价方式应注重多样化,结合观察记录、表现任务、项目成果及反思日志等多种形式,捕捉学习过程中真实表现与成长轨迹;同时评价主体需从教师单一评价拓展为师生互评、小组互评、家校共评等多元参与模式,形成评价合力。评价标准应体现差异性与发展性,注重个体进步与潜能挖掘,而非简单横向比较,为不同基础学生提供成功体验与进步空间。评价周期应从期末总结性评价转向全程跟踪式评价,重视日常表现与阶段性成长,形成连续完整评价链条。
以外研社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Food matters教学评价为例,教师应当设计健康饮食顾问主题评价方案。先构建评价维度矩阵,包括语言知识(食物词汇、表达喜好句型等)、语言技能(菜单阅读、点餐对话等)、跨文化意识(中西饮食习惯比较等)、思维创新(健康食谱设计等)四个维度,形成全面评价框架。接着设计过程性评价任务序列,如美食调查员任务中,学生通过课堂小组调查同学饮食喜好并制作图表展示,教师根据信息收集完整性、语言表达准确性、图表呈现创新性进行评价。校园美食推荐官任务中,学生撰写英文校园美食指南并录制推荐视频,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从内容充实度、语言流畅度、文化意识等方面进行互评。单元综合项目健康饮食规划师中,学生为特定人群(如运动员、考生等)设计一周健康食谱并作英文展示,教师根据预设评价量表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引导学生完成自评反思表,记录学习收获与困惑。
结论:“双减”政策实施为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提出构建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创设真实语境教学环境等创新策略,并就建立多维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等教学评价改革方向提出建议。教学创新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同时学校应提供必要支持与保障,形成家校社会协同育人合力,共同推动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减负提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关旭. "双减"政策下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创新思考[J]. 海外英语,2023(7):182-183,186.
[2] 邱晓. “双减”政策下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创新思考[J]. 电脑校园,2021(11):5442-5443.
[3] 李楠. 基于"减负提质"的初中英语教学创新思考[J]. 丝路视野,2024(11):37-39. DOI:10.12319/j.issn.2096-1200.2024.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