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路径的构建
张颖 罗肖
四川省荥经县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 本文围绕“1+X”证书制度试点展开深入探讨,着重从优化证书体系选择、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方面构建实施路径。通过对各方面的详细阐述,旨在为职业院校有效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提供全面的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以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适应性,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1+X”证书制度 实施路径
一、引言
“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其中“1”为学历证书,体现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学业要求;“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旨在拓展学生的就业创业本领,提高其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试点实施路径对于该制度的成功落地至关重要。
二、优化证书体系选择
(一)契合区域产业需求
深入调研本地区产业结构与发展趋势,分析各行业对不同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例如,在制造业发达地区,可重点考虑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数控加工等相关证书;在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区域,优先纳入大数据应用、云计算平台运维等证书。以区域产业需求为导向选择证书体系,能够确保培养出的学生与当地就业市场紧密对接,提高人才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二)结合院校专业特色
职业院校应依据自身的专业设置与优势学科,挑选与之匹配的“X”证书。如某职业院校以汽车工程专业为王牌专业,那么可以选择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等证书。这样既能充分利用院校已有的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又能在专业领域内深入拓展学生的技能维度,形成专业与证书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一)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 共建实训基地
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投入资金、设备与技术,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模拟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与工作流程。例如,酒店管理专业可与知名酒店集团合作打造酒店实训中心,设置前台接待、客房服务、餐饮管理等实训区域,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受企业化的实训锻炼,熟悉酒店运营的各个环节。
2. 开展订单式培养
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订单,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招生环节开始,按照企业要求选拔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的企业文化、岗位技能要求与职业素养培养。如某电子制造企业与职业院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学校按照企业对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岗位的要求设置课程体系,企业派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与实践指导,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该企业就业,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3. 课程体系重构
打破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体系,以“1+X”证书所要求的技能标准为核心,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基础通用模块、专业核心模块、职业拓展模块等。例如,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通用模块涵盖建筑力学、建筑制图等基础知识;专业核心模块包括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模块则可设置 BIM 技术应用、装配式建筑等前沿课程,以满足学生不同职业发展方向的需求。
4. 教学方法创新
采用项目式教学、情境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将真实的企业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例如,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引入企业的软件开发项目,学生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到测试全程参与,不仅提高了编程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
(三)搭建产学研用平台
5. 联合开展技术研发
职业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联合组建研发团队,针对行业企业的技术难题与技术创新需求开展研究与开发。例如,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科研院所专家合作,共同研发新型制造工艺与设备,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与实践能力,又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促进了产业技术升级。
6. 共享资源与成果
建立产学研用资源共享平台,实现院校、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共享。院校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企业将生产实践经验反馈给院校教学,科研机构为院校与企业提供前沿技术信息与理论支持。例如,某职业院校将与企业合作研发的新技术应用于教学案例与实训项目中,同时企业将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数据提供给院校用于教学分析与研究,促进了教育教学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1. 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
制定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的制度,要求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管理等工作。例如,汽修专业教师到汽车 4S 店或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实践锻炼,在实践中了解汽车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2. 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双师型教师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行业企业最新动态培训等。如通过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培训课程,教师可以系统地学习到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以及本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知识,考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提升双师素质。
(二)引进企业兼职教师
1. 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职业院校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广泛收集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人才信息,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根据教学需求,从资源库中选拔合适的兼职教师承担部分课程教学任务或实践指导工作。例如,动漫设计专业可从知名动漫企业聘请资深设计师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动漫创作的实战经验与技巧。
2. 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制定兼职教师聘用、考核、激励等管理制度,明确兼职教师的职责与权利。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考核评估,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报酬与奖励,激励兼职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例如,对于教学效果优秀的兼职教师,给予额外的奖金奖励,并优先续聘,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稳定性。
五、结论
“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路径构建需要从优化证书体系选择、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协同推进。通过精准选择证书体系,使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和院校专业紧密结合;借助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教育教学与产业实践的深度互动与资源共享;依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与教学能力,从而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适应性,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实施过程中,职业院校要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实施路径,确保“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Z].教职成〔2019〕6 号.
[2] 唐以志. 1+X 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16): 5-11.
[3] 吴南中, 夏海鹰. 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诉求、内涵与误区[J]. 电化教育研究, 2020, 41(1): 1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