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活动的实施策略

作者

吴晓彤

广汉市第五幼儿园 四川省 广汉市 618300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1]幼儿园劳动教育作为幼儿独立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通过幼儿运用体力和智力改造外部世界,从而获得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劳动情感的教育活动。因此,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活动不仅能让幼儿有基本的生活技能,还能获得优良的生活习惯,更能培养幼儿坚毅的生活品格。本文以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活动为例,利用实证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进行具体研究,通过一日生活、实践活动、家园合作让幼儿主动参与劳动教育,本次研究的结果也意味着幼儿主动参与劳动教育能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劳动教育、幼儿园活动、自我服务

正文:

一、一日生活树立劳动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的生活教育理论核心“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便是教育。劳动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活所必需的教育,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相互作用,对幼儿劳动意识的树立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一)加强自我服务,感受劳动的快乐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开始了社会性生活的第一步,环境的变化使幼儿开始加强自我服务,感受劳动的快乐。盥洗、入厕是幼儿每日必不可少的生活环节,怎样不把衣袖打湿,将小手洗干净成为了小班幼儿入园需要学习的自我服务的第一课;怎样上厕所,擦屁股则成为了幼儿进入幼儿园学习的新本领,是自我服务的基础事宜[2];在自我服务中,树立了幼儿自理服务意识,初步根植劳动意识,同时,也让幼儿在其过程中养成了不挑食、不浪费的传统美德。

幼儿在园习得的自我服务是幼儿参与劳动的具体方式,树立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劳动意识,提高了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是幼儿阶段在幼儿园进行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

(二)帮助他人劳动,体验劳动的喜悦

帮助他人劳动是除自我服务外的另一种劳动形式,在幼儿园中,评选“值日生”是一项光荣有诱惑力的鼓励性活动,简单的帮助别人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助人为乐,也真切感受到属于劳动的独特喜悦。

(三)渗透游戏活动,体会劳动的魅力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劳动教育有效的渗透游戏活动也是幼儿增强积极的劳动意识的有效途径。游戏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工具分门别类的收纳、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体会爱干净的情感。让幼儿在每一次游戏中都能感受到劳动的魅力,并期待下一次的游戏活动。

在日常游戏中,教师为幼儿举行丰富多彩的劳动竞赛游戏,“看谁穿的快”“看谁会整理”“看谁最干净”等游戏就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获得关于劳动的意识。幼儿喜欢的区角游戏也有丰富的劳动教育,整理、收拾玩具成为了每次幼儿需要进行的劳动行为,用美术工具制作出优美的手工作品,在得到一项基本美术技能之后还能体会到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彩绘活动,幼儿用穿罩衣的方式保护自己的衣物,从小养成爱干净的习惯。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潜藏着无尽的劳动行为和劳动意识,只有幼儿产生了积极的劳动意识才能为做出实际的劳动行动奠定思想基础。

二、实践活动提升劳动技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身的操作和感知获得直接经验。因此开展劳动教育需要幼儿直接实践,在幼儿园中,幼儿通过节日课程、食育活动等实践活动提升劳动技能。

(一)结合节日课程,习得基本劳动技能

幼儿每天会接触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享受着他们辛勤劳动为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而属于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也是我园节日课程开展的载体。

在活动周,幼儿通过集教活动了解了劳动节的来源,意识到劳动者取得合法权益是一段艰辛的历程,激发对劳动者的热爱;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中梳理各种信息,给予了幼儿最大的安全保障;快递员在生活中总能帮助幼儿及时收取物件,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职业;农场饲养员从喂养动物、清理动物排泄物、为动物洗澡做起,帮助动物健康成长;小厨师从服务身边的同伴做起,准备饭菜,整理餐具。节日课程的开展使幼儿掌握了如“分类资料、送物品、喂养动物、整理餐具”等基本劳动技能,有利于幼儿了解劳动者的职能,也初步培养了对劳动者、劳动成果的热爱之情。

(二)开展食育活动,提升劳动技能

在大班“制作萝卜干”食育活动中,幼儿从种萝卜开始,照料萝卜的生长过程,幼儿悉心为萝卜浇水、除草、杀虫、施肥,提升了幼儿的种植技能,明白萝卜生长的必要条件和注意事项,使萝卜幼苗茁壮生长。萝卜成熟之后,幼儿将萝卜切成条状,进行腌制,之后再晾晒,收获,整个过程中,幼儿对萝卜照料、加工提升了幼儿的挖土、浇水等基本的劳动技能,让幼儿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劳动成果的不易,使其尊重劳动成果。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幼儿劳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从小培养他们爱劳动和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学习初步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幼儿在幼儿园实践活动中通过直接经验得到不同行业的劳动技能,拥有良好的劳动习惯,也将会是幼儿终其一生的宝贵财富。

三、家园合作升华劳动情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家庭教育对幼儿的的成长和身心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对幼儿的劳动情感也有不可忽视的升华作用。

教师与家长通力合作,将劳动教育持续到家庭中,利用家长会、家访、面谈等方式积极向家长宣传劳动教育的方法和意义,共同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鼓励幼儿在家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整理床铺、自我洗漱、收拾书包等,同时也要鼓励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拖地、洗衣服等。家长还可以根据时节带领幼儿到乡村感受播种与收获,接近农民伯伯的生活,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最熟悉最重要的劳动者,培养幼儿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格。同时,家长在幼儿劳动过程中,也应主动转变思想,从帮孩子做到孩子自己做,视劳动为当然,视劳动为激励,幼儿就能够升华劳动情感,逐步养成社会性和全面性的人格。

蒙台梭利提出:“劳动是人固有的属性,是人最根本的特征,是人存在的手段。”幼儿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阶段正是幼儿身心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幼儿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的时期,只有将劳动教育有效融入幼儿园活动才能帮助幼儿树立劳动意识、提升劳动技能、升华劳动情感,才能使“劳动最光荣”的种子根植于幼儿心中,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使幼儿成为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合格社会小公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霍力岩.幼儿园劳动教育:内涵、原则与路径[J]福建教育.2018年47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