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

董艳芳

山西省大同市和瑞第一小学校 山西省大同市 037000

【摘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老师应该针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教学理念进行改革、优化、完善更新,要真正将数学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融合,使学生能够在一体化的、熟悉化的环境之中进行知识的深入研究和探究。数学学科本身就是小学需要学生纵深学习的难度相对较高的一门课程,所以老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的实际特征,与生活实际相融合,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环境和氛围之下进行知识的探索研究,最终为有效培育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保驾护航。本文就针对于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带来思考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优化策略

【引言】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化的背景下,如何才能依托于多元化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效率、质量提高成为了老师关注的重点,因此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并且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满足义务教育需要的基础之上,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学形式,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帮助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清晰思考,从多元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对于未知事物进行研究和分析,使其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奇妙和价值,所以将生活化环境与数学学习相融合势在必行。

一、依托于生活实际,使数学课堂更具有趣味性

在当前对小学生进行引导教育的过程中,老师需要真正针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长久的教学和思考,发现很多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的融入于其中去思考和研究。为此借助于生活化环境以及生活之中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的积极性势在必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力得到全面提高,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相对较强的课程,而且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较高,所以老师更应该依据于生活化环境,引进趣味化元素,使学生能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最终为学生清晰感知数学奥秘保驾护航。

例如老师在给学生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节课时,如果仅仅是给学生讲解钟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被动的记忆并大量做题熟悉,那么会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存在有抵触和厌烦情绪,甚至数学学科也无法真正展现其魅力和生活化的使用意义价值。所以老师就可以在教学这一课程时与学生日常生活进行融合,首先可以让学生观看钟表组成的短视频,让学生了解钟表究竟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接着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于珍惜时间的寓言故事,后续给学生构建不同的生活化环境,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情节,你都是在什么时间完成的?早上几点吃饭,什么时候到教室上课,几点放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之中了解识别钟表的意义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练习不断思考中获得素养能力的提高。而且这种生活化环境的营造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动力,为后续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二、依据生活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小学阶段数学课存在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时存在有畏惧心理,甚至很多学生的探究欲望、探究意识都无法得到培育和引领。所以现阶段老师就应该真正依据于生活化情境给学生营造探究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积极主动探究之中获得数学学习素养的提高,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了解到自己思维的阻碍点,从而实现自我发展状况的突破、革新,后续也能够依据于生活化情境的营造,培育学生良好的探究思维和意识,为学生思维开拓、能力提高、素养优化保驾护航。

例如老师在给学生教学统计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以家庭开销统计为情景给学生进行问题的描述,让学生记录家庭之中一个月的水电费,食品费,交通费等各项支出,并引导学生构建出自己喜欢的统计图表,算出各项支出的平均值和总支出。接着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提问题,比如水、电费占总支出的比例是多少?平均每天用水电费是多少?以此促使学生在一体化的环境之中、在生活情境之中具有知识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依据生活元素激活学生认知思考

小学阶段学生心理素质和数学学习的步调正在日益成熟,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动力,提升学生学习素养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深入度,老师除了要给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渗透之外,还需要以实践活动的方式给学生进行知识的创设,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促使学生素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而且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老师还需要以学生的认知心理为依托,为学生进行生活化元素的引进,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这种生活教学法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心理得到培育,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的融入于数学知识的探索和研究里。当然以生活情景为依托,引进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知识掌握扎实度提高,学习主动性得以提升。

例如老师在给学生教学《平均数》这一章节内容时,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连接。所以老师可以给学生进行小组的构建,让学生课下自主搜集汇总小组内每名学生的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之后让学生针对于成绩进行表格汇总进行分析,并计算学生的平均分,后续让学生针对于平均数的意义进行剖析。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实践连接,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沟通交流探索过程中获得认知水平的提高,真正将数学与生活进行紧密融合,提高学生认知优质度。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下,老师需要切实加强对于学生实际身心发展状况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并且要依据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实践教学特点引进生活化教学理念。让学生的学习更贴合于日常生活,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内需动力,同时引导学生借助于生活情景,化被动学习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知识的策略,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引领。

【参考文献】

[1]庞会娜.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 [J]. 新校园, 2024, (09): 35-37.

[2]应发强. 基于真实情境设计的乡土化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J]. 名师在线, 2024, (25): 2-4.

[3]刘法强.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J]. 吉林教育, 2024, (30): 66-68.

[4]马鹰. 新课标视野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J]. 读写算, 2024, (32): 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