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提高农村初级中学中考成绩对策

作者

李聪

吴川市黄坡镇平城初级中学

摘要: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农村初中中考成绩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通过对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分析,探讨如何在农村教育背景下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建设、完善家校合作等,以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中考成绩,为农村初中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  中考成绩搞升对策

一、引言

中考成绩不仅是衡量学生初中阶段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农村初中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诸多不利条件下,面临着较大的中考成绩提升压力。深入研究农村初中中考成绩的提升策略,对于促进农村教育公平、推动农村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初中中考成绩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教学资源短缺

1.. 硬件设施不足

农村初中普遍存在教学设备老化、实验器材缺乏等问题。例如,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许多学校的计算机设备陈旧,无法满足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这使得教师难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生动的课件展示、在线教学资源的整合等,限制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丰富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2. 图书资料匮乏

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少且更新缓慢,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学科辅导资料等严重不足。学生缺乏丰富的阅读资源,难以拓宽知识面,在语文、英语等学科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上受到较大制约,进而影响中考相关科目成绩。

(二)师资力量薄弱

1. 教师数量不足

农村初中教师编制紧张,部分学科教师短缺现象严重。如一些学校缺乏专业的音乐、体育、美术教师,这些所谓的“副科”往往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同时,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过重,精力分散,无法对学生进行精细化的辅导与关注。

2.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由于农村地区培训机会少、与外界教育交流有限,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慢,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以“满堂灌”的方式授课,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中考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三)家庭与社会环境影响

1. 家庭教育缺失

农村许多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一些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孩子由祖辈照顾,存在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祖辈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能力有限,且在教育观念上较为落后,难以给予孩子良好的学习监督与引导,导致学生在家中学习习惯差、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

2. 社会教育资源匮乏

农村地区缺乏优质的课外辅导机构、文化活动场所等社会教育资源。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在课余时间难以获得有针对性的学业辅导和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中考成绩的提高。

三、提升农村初中中考成绩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1. 加大硬件设施投入

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初中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为学校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新计算机网络系统,确保每个教室都能实现信息化教学。同时,补充完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器材,建设标准化实验室,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为中考理科实验考试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2. 丰富图书资料储备

学校应定期更新图书馆藏书,增加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学科辅导资料等。可以设立图书采购专项资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购图书。此外,还可以开展图书漂流、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知识水平,促进中考语文、英语等学科成绩的提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补充教师数量

教育部门应根据农村初中的实际需求,合理增加教师编制,优先招聘紧缺学科教师。例如,通过特岗教师计划、定向培养等方式,吸引优秀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充实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同时,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如提供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增强农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减少教师流失。

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学科知识培训、教学技能培训等。可以邀请教育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示范课教学,让教师接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线上学习交流平台,与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问题。此外,建立教师教学反思与研讨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适应中考改革的要求。

四、结论

提高农村初中中考成绩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协同努力。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与教学模式以及强化家校合作与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策略的实施,可以逐步改善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从而有效提升农村初中学生的中考成绩,为农村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