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

作者

付佳玉

东北师范大学双阳实验学校 130607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卫生问题。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人们日益意识到,教师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当前的小学阶段,各个学校都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教育,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就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人格塑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研究

前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心理调适技巧的培养等。通过这些内容的传授,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合理应对心理问题,提升心理调适的能力。因此,小学心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坚实的心理状态,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在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下成长。

一、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

对于基本的教育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有一套属于自身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可以在完整的教学内容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以此提高学生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背景下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心态。因此,教师需要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利用当前的教学过程与内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实现基本的心态完善。而后,教师在将基本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基本的干预与教材指导,以确保学生在心理教学课堂上的积极状态。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教育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对基本教学内容进行构建,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习惯方面等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构建,以确保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实现对教学教育内容的指导,确定学生在生活、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心理健康状态。此外,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将基本的教学内容进行趣味化,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时表现出积极地学习状态。

二、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心理建树时,其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即便是课后,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干预,确保小学阶段的学生 可以做到基本的心理问题预防。教师在课堂教育期间就需要为学生传递积极地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可以在对教学教育的基本教学过程进行积极的学习。而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基本学习方向,对学生进行指导,及时地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在积极地学习状态下实现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建立科学有序的时间规划时,其可以先让学生对时间进行充足的生活认识,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对时间的重要性进行理解。而后,教师可以在课后对于学生的活动与生活进行观察与了解,感受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时间观念,并对荒废时间的生活现象进行指导。在指导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教育,让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实现对时间的高效利用,进而指导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正确认识。

三、加强心理辅导与个别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与观念进行干预,还需要对产生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排忧解难,做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传道、授业、解惑”。在这期间,教师需要主动关注学生的个人问题,并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并为学生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让学生能够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状态下实现对教学知识的掌握。这样一来,教师所开展的心理健康积极教育就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渐完善。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主动感悟生活中的挫折时,其可以让学生主动形成积极地生活状态,将基本的挫折转化成学生脱贫困难的钥匙,让学生可以在正确且端正的状态下实现对心理素质教学的过程进行了解,帮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挫折与问题进行突破。而后,教师还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课后渗透,鼓励学生主动询问教师,在学生遇到生活中的困惑时,能够主动地寻求教师的帮助,以此实现教师的心理引导。

四、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良好的教育教学体系是开展教学教育过程的关键,是能够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感受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基础。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让学生可以在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程度,以此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帮助学生感受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程度。

例如,六年级心理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习惯的力量时,其可以通过表扬的教学方式,将班级上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进行鼓励,并树立积极地模范带头作用,让班级的学生向着具有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学生进行学习,确定学生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实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良好的自我调节、人际关系和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要不断地强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颜惠玲. 小学心理健康课堂变革路径探析[J]. 小学教学研究,2024(27):40-41,46.

[2] 杨小雪.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析[C]//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论文集. 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