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安全教育的策略探索

作者

熊妍

廊坊市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 065000

本文系廊坊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家园共育视角的幼儿园安全教育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3068)研究成果

摘要:幼儿安全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本文旨在探讨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安全教育的有效策略。阐述了家园共育在提升幼儿安全意识和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策略,包括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开展协同教育活动、营造安全环境等,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安全发展。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安全教育;策略

引言:幼儿时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阶段,保障幼儿的安全极其重要。在这一阶段,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却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此时,家园共育作为一种协同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它能够巧妙整合家庭与幼儿园的资源,促进双方在教育理念和行动上的协同。通过这种模式,形成强大合力,为幼儿构建全面且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呵护幼儿安全、健康地成长。

一、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家园沟通对于保障幼儿安全至关重要。幼儿在园和在家的表现与安全情况相互关联,只有保持密切且有效的沟通,双方才能全面掌握幼儿的安全信息。这种沟通不是偶尔为之,而是需要形成稳定的机制。定期的交流可以让教师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特殊情况等,也能让家长清楚幼儿在园的活动内容、潜在风险。双方都以幼儿安全为核心目标,共同商讨应对策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立家长微信群是一种极为便捷且高效的沟通方式。教师可以在群里及时发布幼儿在园的日常情况,尤其是与安全相关的内容。而家长也可以在群里反馈幼儿在家的异常情况,如幼儿在家玩耍时突然说身体某个部位疼,家长告知教师后,双方可以共同分析原因,是在园受伤未被发现,还是在家中出现的新问题。定期举办家长会更是深入沟通的好机会。在家长会上,教师可以准备详细的安全报告,涵盖一周或一个月内幼儿在园的所有安全事件,包括事件类型、发生频率、处理结果等。同时,也可以让家长分享在家中观察到的幼儿不安全行为,大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例如有的幼儿喜欢把小物件往鼻孔里塞,教师和家长一起商量如何引导幼儿改正这种危险行为,是通过故事教育,还是采取一些适当的奖惩措施,通过这种深入沟通,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安全氛围。

二、开展协同教育活动

协同教育活动能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安全知识。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单纯的口头说教效果不佳。通过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能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增强安全意识。这种协同活动可以整合双方的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幼儿园有专业的教育设施和教育方法,家庭有温馨的氛围和亲情的力量。两者结合,能够为幼儿打造更真实、更有吸引力的安全教育场景,让安全知识真正内化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亲子消防演练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协同教育活动。活动前期,幼儿园可以向家长发放详细的活动指南,包括消防演练的目的、流程以及需要家长和幼儿提前准备的事项。然后,模拟火灾场景,警报响起,烟雾弥漫。在消防员叔叔和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带着幼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沿着安全通道迅速撤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能会因为紧张而不知所措,家长可以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幼儿克服恐惧。这种亲子共同参与的消防演练,不仅让幼儿学到了火灾逃生知识和技能,还增强了亲子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同时也让安全意识深深扎根在幼儿心中。

三、营造安全环境

为幼儿创造安全的环境是保障其健康成长的基础。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都可能对幼儿造成严重伤害。幼儿园作为幼儿集体生活的场所,设施设备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安全。从游乐设施到教室的桌椅、门窗,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严格检查,确保没有尖锐边角、松动部件等可能导致幼儿受伤的因素。而家庭是幼儿最熟悉的环境,家居布置也不容忽视。幼儿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探索欲望,一些看似平常的物品可能成为潜在的危险,如刀具、药品等,如果放置不当,容易被幼儿接触到,引发安全事故。

幼儿园对于设施设备的安全性检查是一项细致且持续的工作。比如游乐设施,检查人员会定期查看滑梯的表面是否光滑,有无裂缝或凸起,因为这些可能会划伤幼儿的皮肤或者导致他们摔倒。同时,幼儿园的电器设备也要定期检查,插座是否有漏电保护,电线是否外露等。而在家庭中,家居环境的布置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安全。家中的家具摆放要合理,避免形成狭窄的通道,防止幼儿在奔跑时碰撞。像客厅的茶几,如果有尖锐的角,可以购买防撞角进行包裹。卫生间的马桶盖要保持关闭状态,防止幼儿不小心掉入。洗澡时,要先放冷水再放热水,避免幼儿被烫伤。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却能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教育指导

家长在幼儿安全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很多家长可能缺乏专业的安全教育知识和方法。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指导,能够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履行保护幼儿安全的职责。通过专业的指导,家长可以了解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安全需求和特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这不仅有助于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还能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的不安全行为,与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形成互补,全方位保障幼儿的安全。

举办家长讲座是加强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讲座可以邀请儿童安全教育领域的专家,专家在讲座中详细讲解幼儿安全防护知识。比如,针对幼儿的交通安全问题,专家会介绍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出行特点和安全注意事项。对于低龄幼儿,家长在过马路时要紧紧拉住幼儿的手,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交通信号灯的理解有限,容易突然挣脱家长冲向马路。同时,讲解如何选择适合幼儿的安全座椅,以及正确的安装方法,强调安全座椅在保障幼儿乘车安全中的重要性。在防止幼儿溺水方面,专家会告诉家长要时刻保持对幼儿的视线关注,不能让幼儿独自在水边玩耍,即使是在家庭的浴缸、水桶等有水的容器附近,也不能让幼儿离开大人的视线。并且,指导家长如何对幼儿进行溺水急救知识的教育,如心肺复苏的简单操作方法,让家长知道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对于家居安全,专家会列举常见的危险,如插座触电、家具倾倒等,并教授家长如何预防和应对。家长通过参加这样的讲座,能够系统地学习到幼儿安全防护知识,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回家后就会检查家中的插座是否有防护措施,从而更好地保护幼儿的安全。

结束语:家园共育是幼儿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紧密合作,能够为幼儿构建起坚实的安全防护网,让幼儿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和完善家园共育的模式和方法,持续提升幼儿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郑竞翔,祝莉.幼儿园课程建设促进家园共育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23,(01):110-113.

[2]林晓霞.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J].亚太教育,2022,(22):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