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邢素芹
山东省临沂市 兰陵县大仲村镇中心小学 277718
【摘要】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导致学生之间数学水平上的差别,其根源并不在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有多少,而在于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技能。由此可见,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老师们要适时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对课堂提问进行合理的设计,用多样化的实践方式,让学生们对自己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在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协作探索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方法
【正文】近几年,中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仅仅追求对知识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已是教育界普遍关心的课题。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1.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是培养其创造力的关键。透过问题解决,让学员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将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敢于向传统的思维方式提出质疑,并大胆地进行新的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概念,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解题时,通过把所学到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1.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促进其逻辑思维、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能学习运用逻辑推理、归纳等方式,深入剖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同时,通过对问题的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交流,团队合作,独立学习等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时,要与别人有效地交流,交流自己的思想、看法,并听取别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3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解决问题是一个人终生学习的根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今后终生学习的主要动力。首先,学习者的自主性是指学习者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与需要,积极地搜寻学习资源,制订学习方案,调整学习方式,以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2.1构建丰富的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问题能力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了解,并掌握各种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规律。教师要合理的设计探究活动,在活动的引导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去参与,去探究,去体验,让学习的过程在一个动态的生成中得到最好的发展。与此同时,在许多探究活动的引导下,学生们会按照自己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在自身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辅助思维,在开放的认知生态中,探索出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并且,在深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得到明显的体现,它会在师生交流、合作、互动中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从而扩大自己的认知视野,激活自己的数学思维。
比如,在对《圆柱与圆锥》这一课程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立即介绍一个叫做“圆柱”和“圆锥”的数学模型,并让学生通过动态的多媒体动画来观察它的生成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圆柱和圆锥分别是由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旋转形成立体图形。但是长方形的长边与直角三角形的高相等,长方形的短边和直角三角形的底是一样的,然后,学生还可以对长方形的面积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最终将其扩展到了圆锥的体积上,让学生们通过画图,假设,倒推,转化,操作这些直观的经验,来提高和训练学生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2引入宽泛的生活素材,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容易的学科,但抽象程度还是很高的。很多数学概念、法则和公式,都是从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分类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所以,老师要把生活作为一个载体,把许多鲜活的生活素材导入到教学中去,在生活资源、案例、现象、场景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原本抽象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和具体,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且,通过与生活素材进行探究、解答数学问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探究和认知也会变得更深,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也会得到全面的提升。
比如,在教授《四则运算》课程的时候,有一家酒店三天接待了987名游客,以这个游客数量来看,这家酒店6天能接待多少游客?在这个题目的基础上,老师可以采取小组协作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明白应该首先计算什么,然后计算什么,如何计算。接着,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基础,进行引导:“6天中有多少个3天”、“每天接待多少人”,让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从而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材料驱动下,深入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
2.3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建立一套多维评估体系,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仅以成绩作为评价指标的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整体发展的关注。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指标应该包括: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比如,在课堂讨论,小组专题,实际操作等方面,老师可以对其参与度及团队合作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数学思想,并运用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自评、互评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结束语】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丰富探究活动、引入生活素材、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将其灵活应用,使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研究,使之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的需要,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增贤.大概念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路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4,(04):199-201.
[2]李敏.小学数学教育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N].科学导报,2024-04-16(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