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监督管理与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协同机制研究
林乔禹
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消防监督管理与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协同机制。首先阐述了两者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沟通不畅、标准规范不一致等。接着提出构建协同机制的原则,如信息共享、相互配合等原则。详细阐述了协同机制的具体构建内容,涵盖信息协同平台的建立、监督与管理流程的协同优化以及人员协同培训与演练等方面。通过构建有效的协同机制,能够提升消防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消防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消防监督管理;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协同机制
引言
消防监督管理与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是消防安全工作的两大关键环节。消防监督管理侧重于对建筑消防合法性、消防安全制度落实等方面的监管,以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而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则聚焦于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与运行,确保在火灾发生时消防设施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协同配合对于提升整体消防安全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消防监督管理与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重要性
(一)消防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消防监督管理能够促使建筑建设与使用单位严格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范建筑消防设计、施工与使用过程。通过监督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整改消防安全隐患,如消防通道堵塞、防火分区不合理等问题,从源头上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并且在火灾发生时能够保障消防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1]。
(二)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消防设施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水系统、防排烟系统等是火灾防控的重要物质基础。有效的管理能够保证这些设施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在火灾初期及时探测火灾信号、扑灭火灾或控制火势蔓延、排出烟雾,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争取宝贵时间,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构建消防监督管理与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协同机制的原则
(一)信息共享原则
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消防监督管理信息与建筑消防设施管理信息的实时共享。包括建筑消防设计图纸、消防设施检测报告、维护保养记录、监督检查结果等信息,使双方能够全面了解建筑消防安全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相互配合原则
消防监督管理部门与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单位应明确各自职责,相互协作。监督部门在检查中发现设施管理问题应及时反馈并指导整改,管理单位应积极配合监督工作,主动报告设施运行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共同推进消防安全工作。
(三)标准统一原则
制定统一的消防监督管理与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标准规范及操作流程,消除理解和执行上的差异。确保各方在消防设施的设计、安装、检测、维护、监督等环节遵循相同的标准,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四)责任明确原则
清晰界定消防监督管理部门、建筑产权单位、使用单位、设施维护单位等各方在消防安全中的责任。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失职渎职导致火灾事故或消防安全隐患长期存在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
三、消防监督管理与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协同机制的构建内容
(一)建立信息协同平台
1.平台功能设计
开发专门的消防信息协同管理软件,具备信息录入、查询、统计分析、预警提示等功能。消防监督管理部门可将监督检查计划、结果、整改要求等信息录入平台;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单位则上传设施的基本信息、运行状态数据、维护保养计划与记录等。平台能够自动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如发现消防设施故障未及时修复或监督检查逾期未完成等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2.信息安全保障
采用先进的信息加密技术和访问权限管理,确保平台信息的安全性。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相关信息,防止信息泄露或被恶意篡改。同时,定期对平台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二)监督与管理流程的协同优化
1.消防设施建设与验收协同
在建筑消防设施建设过程中,消防监督管理部门提前介入,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提出消防技术要求和意见。建设单位按照要求施工,设施管理单位参与工程质量监督。验收时,监督部门与管理单位共同进行现场检查,确保消防设施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验收合格后及时移交管理单位进行日常管理。
2.日常监督检查与设施维护协同
消防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计划,检查内容包括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行情况、维护保养记录、管理制度落实等。管理单位根据设施运行规律和维护要求,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并在监督检查时向监督部门报告。监督部门发现设施问题后,与管理单位共同制定整改方案,管理单位负责实施整改,监督部门跟踪整改效果。
3.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协同
制定完善的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明确消防监督管理部门、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单位在应急处置中的职责和任务。火灾发生时,管理单位应立即启动消防设施,组织人员疏散,并向消防部门报警。消防监督管理部门迅速响应,协调指挥消防救援力量,同时监督管理单位的应急处置工作是否符合预案要求,确保火灾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三)人员协同培训与演练
1.联合培训
组织消防监督管理人员与建筑消防设施管理人员共同参加培训课程,包括消防法规、消防设施技术原理、火灾应急处置等内容。通过培训,使双方人员相互了解工作内容和要求,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协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2]。
2.协同演练
定期开展消防演练,模拟火灾事故场景。消防监督管理人员参与演练过程,观察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单位的应急处置操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管理单位在演练中检验消防设施的运行效果,熟悉与监督部门的协同工作流程,提高应对火灾的实战能力。
结论
消防监督管理与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协同机制的构建意义重大,是提升消防安全水平的关键。遵循相关原则,借助信息协同平台、流程优化及人员协同培训演练等举措,能解决现存问题,达成高效协同。这不仅可增强建筑消防安全保障力,减少火灾事故及损失,筑牢消防安全屏障,还能推动消防事业科学规范发展。未来消防工作中,需持续完善该协同机制,以契合消防安全形势及建筑发展需求,提升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张峰. 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场所防火监督及配置消防设施管理 [J]. 化工管理, 2023, (03): 99-101.
[2]李镇岐.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与防火措施探讨 [J]. 今日消防, 2021, 6 (05): 117-118.
作者简介:
姓名:林乔禹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广东惠来 出生日期:1989.5.20 学历:本科 职务:二级主任科员 研究方向:防火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