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火电厂锅炉燃烧技术的优化调整研究

作者

朱杰

通辽发电总厂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通辽市 028000

摘要:本文深入探究火电厂锅炉燃烧技术的优化调整,通过剖析锅炉燃烧基础、现状,明确理论依据,提出一系列优化调整策略与方法,旨在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助力火电厂高效、清洁发展。

关键词:火电厂;锅炉燃烧技术;优化调整;燃烧效率

引言

火电厂作为电力生产的重要支柱,其锅炉燃烧技术的优劣直接关乎能源利用效率与环境污染程度。在当前能源紧张与环保要求严苛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锅炉燃烧技术的优化调整意义重大。通过优化燃烧技术,可有效提升火电厂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锅炉燃烧技术基础

1.1 锅炉燃烧的基本原理

锅炉燃烧是燃料中的可燃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在高温下进行剧烈氧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热能的过程。燃料进入炉膛后,经历预热、干燥、挥发分析出、着火燃烧以及焦炭燃尽等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燃料中的碳、氢等元素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等产物,并释放出热量,这些热量通过受热面传递给工质,使其转化为蒸汽,为后续的发电环节提供动力。良好的燃烧过程需要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且维持适宜的温度和反应时间,以确保燃料的充分燃烧。

1.2 常用燃烧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常用燃烧技术包括层燃、室燃和流化床燃烧。层燃是将燃料铺在炉排上燃烧,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对燃料适应性强,但燃烧效率低,污染物排放控制难度大。室燃是燃料与空气在炉膛充分混合燃烧,如煤粉、燃油、燃气燃烧,其燃烧效率高,便于自动化控制,不过对燃料预处理要求高。流化床燃烧则让燃料在流化状态下与空气反应,燃料适应性广泛,燃烧效率高,能有效控制氮氧化物生成,只是设备结构复杂,运行维护成本高。

2.火电厂锅炉燃烧现状分析

2.1 燃烧效率与污染物排放现状

目前,部分火电厂锅炉燃烧效率有待提高。由于燃料品质不稳定、燃烧设备老化以及运行调整不当等原因,导致燃料不能充分燃烧,造成能源浪费。在污染物排放方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排放形势严峻。尤其是氮氧化物的排放,不仅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引发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

2.2 现有燃烧技术的局限性

现有的燃烧技术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传统的燃烧技术对燃料的适应性较差,一旦燃料的种类或成分发生变化,就难以维持稳定且高效的燃烧状态。例如,当使用不同产地的煤种时,由于煤质差异较大,传统燃烧技术难以迅速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导致燃烧效率下降。随着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现有技术在不降低燃烧效率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的难度日益增大。许多传统燃烧技术在减少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时,往往需要牺牲一定的燃烧效率。此外,部分火电厂的燃烧设备使用年限已久,老化严重,不仅影响了燃烧效率,频繁的设备维修和更换还增加了维护成本,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安全风险。

3.锅炉燃烧优化调整的理论依据

3.1 燃烧优化的理论模型

燃烧优化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和传热传质模型。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专注于描述燃料与氧气反应的速率和详细机理。通过深入研究诸如反应活化能、反应速率常数等相关参数,可以准确确定燃烧过程中各个反应步骤的速率控制因素。例如,明确何种反应条件下燃料的氧化反应速率最快,从而为确定最佳的燃烧温度、氧气浓度等关键参数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燃料的快速且充分燃烧。传热传质模型则主要用于阐释燃料燃烧过程中热量传递(包括辐射、对流、导热三种方式)以及燃料与空气之间质量传递的具体过程。研究该模型有助于优化炉膛的结构设计,合理布置受热面,从而提高热量传递的效率,减少热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使更多的热量能够被工质有效吸收。

3.2 燃烧调整的控制策略

在燃烧调整的控制策略方面,基于反馈控制的策略应用较为广泛。该策略通过实时监测炉膛温度、烟气含氧量、燃料流量等关键参数,将这些参数与预先设定的理想值进行对比,根据两者之间的偏差,自动调整燃料供应量、空气量、燃烧器角度等运行参数,以确保燃烧过程始终保持稳定。例如,当炉膛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系统自动增加燃料供应量或调整燃烧器角度,使炉膛温度回升至正常范围。智能控制策略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等先进算法。这些算法能够根据燃烧过程的复杂特性,自动学习并不断调整控制策略,实现更为精准的控制。以神经网络控制为例,它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燃烧数据,建立起复杂的非线性模型,进而根据实时监测数据智能地控制燃烧设备,使燃烧过程始终处于最优状态。

4.燃烧优化调整策略与方法

4.1 燃料特性与燃烧调整

针对不同燃料的特性进行燃烧调整至关重要。首先,要对燃料进行全面的成分分析,包括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的含量,以及灰分、水分、挥发分等指标。根据燃料特性,合理调整燃烧设备的运行参数。对于高挥发分的燃料,因其着火容易,可适当增加空气量,提前着火时间,使燃料在炉膛内充分燃烧。而对于低挥发分的燃料,则需要提高炉膛温度,延长燃料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以确保燃料能够完全燃烧。还可以通过一系列预处理手段来改善燃料的燃烧性能。例如,对燃料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对颗粒较大的燃料进行破碎,增加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对高水分的燃料进行干燥处理,降低水分含量,提高燃料的热值;将不同热值、挥发分的燃料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使燃料的燃烧更加稳定、充分。

4.2 燃烧器设计与优化

燃烧器设计与优化是提升燃烧效率的关键。在结构设计上,优化喷口形状、角度与数量,能促进燃料与空气更好地混合。例如特殊形状的喷口,可改变气流方向,增强混合效果。合理布置燃烧器在炉膛的位置,能让火焰分布均匀,避免局部过热或过冷。此外,引入新型燃烧器技术也是重要手段。如低氮燃烧器,通过分级燃烧降低氮氧化物生成;富氧燃烧器,提高氧气含量使燃料充分燃烧,从而提升整体燃烧效率与环保性能。

4.3 燃烧过程的监测与控制

建立完善的燃烧过程监测与控制系统是确保燃烧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的关键。通过安装一系列传感器,实时监测炉膛温度、烟气成分、燃料流量、空气流量等重要参数。一旦发现某个参数出现异常,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根据预设的策略进行调整。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根据预先设定的策略和算法,系统可以根据监测到的参数自动调节燃料调节阀、送风机、引风机等设备的开度。例如,当监测到烟气中含氧量过高时,系统自动减少送风机的风量;当燃料流量不稳定时,自动调整燃料调节阀的开度,确保燃料供应稳定。借助现代通信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燃烧过程的远程监控与操作,运行人员可以在控制室内实时了解燃烧情况,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大大提高了火电厂的运行管理水平。

5.结语

火电厂锅炉燃烧技术的优化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从基础原理到实际应用的多个层面。通过深入研究锅炉燃烧技术基础,精准把握燃烧现状与局限,依据科学的理论模型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并实施全面的优化调整策略与方法,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助力火电厂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持续提高,火电厂锅炉燃烧技术必将不断创新与完善,以适应新时代能源行业发展的需求,为构建绿色、高效的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骆绍山,魏春林.火电厂锅炉燃烧技术的优化调整研究[J].中关村,2024,(09):106-107.

[2]姜鸿起.关于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4):117-118.

[3]刘涛.火电厂锅炉燃烧优化技术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3,(22):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