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思维视域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罗林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学 贵州遵义 563000
引言
综合思维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和理解。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将零散的地理知识整合为具有关联性和逻辑性的单元,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更好地发展综合思维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深入理解综合思维视域下大单元教学的价值,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适应新时代对地理教学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综合思维视域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价值
(一)促进知识体系的构建
大单元教学以一个核心主题或问题为线索,将相关的地理知识整合在一起。以“区域可持续发展”大单元为例,它涵盖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资源等)、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产业等)以及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等多方面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同搭建一座知识大厦,从基础的地理要素认知,到区域整体特征的把握,再到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探讨,逐步构建起完整且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的构建,为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储备。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思维强调从多个角度、多个要素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大单元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情境,促使学生运用综合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在大单元教学情境中对综合思维的反复训练,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地理问题时,能够迅速调用多方面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大单元教学通常围绕具有现实意义或趣味性的主题展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自主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分析讨论等,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学习效果也得到显著提升。
(四)符合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题目往往以真实的地理情境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大单元教学培养的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知识体系构建能力,与高考的考查方向高度契合。因此,综合思维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提升能力,更是为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二、综合思维视域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一)精准确定大单元主题
大单元主题是整个教学的核心线索,其确定需精准对接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教师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从中提炼出具有统领性的主题。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相关内容时,依据课程标准对大气运动、气候形成等知识点的要求,可确定“气候的奥秘——探索全球气候差异与变化”这一大单元主题。此主题既涵盖了大气环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影响气候的关键要素,又紧密联系全球气候变化这一热点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现实意义。
(二)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围绕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层次性与可操作性。例如,在设计目标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如在“自然灾害与防治”大单元中,先让学生了解常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这是基础目标;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此为中级目标;最后要求学生提出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达到培养综合思维的高级目标。
(三)巧妙整合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丰富但较为分散,教师需对其进行巧妙整合。以“产业区位选择”大单元为例,可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区位选择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在讲解农业区位选择时,先介绍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再过渡到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等)。讲解工业区位选择时,对比工业与农业区位选择因素的异同,强调工业生产对技术、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特殊要求。讲解服务业区位选择时,突出其对市场、交通便利性以及信息化水平的依赖。
(四)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思考。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提出“某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治理?”等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查阅资料、分析讨论,从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风力大等)和人为因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两方面深入探究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并提出诸如植树种草、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人口增长等治理措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交通运输布局”大单元教学中,以港珠澳大桥为例,分析大桥建设的地理背景(包括地形、海洋环境等自然因素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等社会经济因素),探讨大桥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如促进区域经济联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学生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学会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交通运输布局问题,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如GIS、RS 等)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调查与分析,如绘制校园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图、监测植被覆盖变化等。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数据采集,有的负责数据分析,有的负责成果汇报。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学会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与综合思维能力,在交流讨论中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拓宽思维视野。
(五)科学开展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要全面、多元,关注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一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在“旅游地理”大单元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提出有建设性的观点、与小组成员协作是否良好等。另一方面,强化终结性评价。在大单元教学结束后,通过考试、项目成果展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情况,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结语
综合思维视域下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学生不再是孤立地学习一个个分散的知识点,而是能够将知识串联起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大厦。这种知识体系的构建,不仅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更为他们运用综合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梦凡, 李润芳, 乔观民, 等. 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 [J]. 地理教学 ,2025(2):20-24.
[2] 王晓溪 . 大概念统摄下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J]. 地理教学 ,2025(1):33-36.
[3] 曹维予, 郭中领, 南月省, 等. 指向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5(6):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