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复习新思路
苏亚贤
漳州市芗城实验中学
摘要:古诗词教学(尤其是古诗词的复习)是初中语文教学最难啃的骨头之一。所以,身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争取让学生用更多的课外时间去背默古诗文,关键还要提高古诗文复习的课堂效率。所以我比读整合了初中阶段古诗词的内容,从古诗词背诵,把握情感,品味语言,培养思维等方面谈谈中考古诗词复习新思路。
关键词:朗读成诵 把握情感 培养思维能力
光阴荏苒,又是一年毕业季了,2021年的中考即将来临,该怎么复习初中古诗词呢?所幸福建省教育学院在毕业班开学初就组织了“中考名师语文研修班”,让老师们都到泉州集中培训。听了专家们的讲座,我对中考古诗词复习有了新思路,
一、古诗词朗读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没错,复习古诗词首要的一点:“朗诵”。中考古诗词分值比例:背诵默写(10分),诗词阅读(6分),所以初中古诗词复习让学生朗读成诵是必须的。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读诗文;明诗意;赏意境。针对2019年中考新的考点和比值比例。我产生了一些新思路。我把初中三年语文文本的课内外的古诗词整理出来,结合《学生周报》的中考复习中的古诗词全解。整理出一套有古诗词文本,有古诗词内容,名句鉴赏,艺术手法等的古诗词的复习资料,印刷出来,装订成册,就是《初中古诗词复习汇集》。让学生在语文早读课上朗读。这本《初中古诗词复习汇集》我让学生从九年级上册的古诗词开始朗读,再拓展到七年级,八年级……,半学期过去了,效果良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名诗名句,学生朗朗上口。单元试卷中补写句子中空缺的部分,简单的看上句写下句,学生得心应手;甚至更难些的比读复习,同一首诗不同填空,学生区分得很清楚,填空的准确率高。如《行路难》中形象生动地描写在仕途艰难的诗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中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和任用的诗句: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二、准确把握古诗词情感。学生语文早读课时时朗读《初中古诗词复习汇集》,日积月累,读着读着,学生读出了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中考古诗词考点:了解古代诗歌的文字样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在学生复习朗读中,我都有在旁提点。“中考名师语文研修班”的陈道惠老师讲座《品味语言 体味情感》就有情感把握的归纳集合。古诗词情感把握技巧上可以从品诗句中悟情感,从知作者中明情感,从识题材中解情感,从看题目中定情感。我自己整理的这本《初中古诗词汇集》里面就有整理罗列出来。一类是国家层面的多种情感: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有忠君报国的心愿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二类是个人仕途,际遇的多种情感:有仕途失意的无奈,怀才不遇的苦闷,壮志难酬的愤慨如李商隐的《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夏完淳《别云宽》“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有豪迈乐观的豁达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千骑卷平岗;会挽雕弓如满月。”。三类是思念的,愁思的多种情感:有思亲思乡的情感,依依惜别的感情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孤寂悲凉心境,羁旅漂泊的愁思如马致远的《干净沙·秋思》“夕阳雨下,断肠人在天涯。”;有物是人非的感慨如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日亭台”;有满腔愁苦,却无从诉说如辛弃疾《纽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而今说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四类是生活,自然的多种情感:有恬谈闲适生活的欢喜,田园生活的向往,自然美景的喜爱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沫马蹄。”。五类是未来信念、人生哲理的多种情感:自然生活的理趣,美好未来的信念如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把这几类情感把握归纳汇集教给了学生,让他们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味情感,从而能较准确地把握诗词情感。在早读语文课时,我还在旁边时不时让学生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研读出了什么情感?”等等。这样,学生对《初中古诗词复习汇集》朗诵中,运用情感把握技巧,情感把握就显而易见了。
三、品味语言特色,领悟古诗词内涵,培养思维能力。在学生把握内容,体味情感时,接下来最难的就是品味语言特色风格了。古诗词在怎样表现古诗词情感有多种方式:(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2)表现手法:虚实结合,以动写静,对比映衬,引用典故等。(3)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比兴,互文等。这类考题大都出现在中考古诗词考点中最后一题,一般学生很难拿到满分。我用了这套中考古诗词复习新思路,注意对比复习,学生不再畏难了。例如九年上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第三单元题目:“欲为圣明除弊事,背将衰梓惜残年”怎么理解这句诗?请简要分析。期中考试卷题目: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同一首诗,考试题目不同,学生在把握内容,体味情感基础上,品味语言就容易多了。在评改试卷中,我看到很多同学,抓住“除弊事”“惜残年”把握出了韩愈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抓住“家何在”“雪拥”抒发自了英雄未路的悲慨和对家人、国都的着恋。在中考古诗词总复习中,最后各类综合卷题目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特别要比读复习,准确把握情感,把答题点都答对答全,可就是中考古诗词复习的最大成效了。
阅读就是为了写作,掌握了古诗词的阅读方法,对于中考写作是很大益处的,古诗词是我国中华民族璀璨的明珠,在写作中运用名诗名句,可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古诗词的品析语言,体验情感,可运用于作文写作方法的指导和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可是中考语文作文考高分的惊喜了。
总而言之,古诗词的内涵极其丰富,它以其精炼的语言、绝对的押韵以及真挚的情愫传颂千古,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在诵读与鉴赏中置身其中,体会美的意境,感悟诗词蕴含的情感,从而陶冶情操,娱乐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课程教育研究》周清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黄英
福建教育出版社 《学生周报》